A. 到底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
個人認為,孩子是更愛父母的
總有人說你的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不會讓你走彎路,也不會讓你吃虧。但是長大以後發現,其實孩子比他們的爸爸媽媽愛他們,更愛他們的爸爸媽媽。可能這句話有些繞,簡言之,就是孩子愛父母比父母愛孩子更多。
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如果有人說自己的父母他會毫不猶豫的反駁回去,甚至會和對方大吵一架。惹父母生氣,可能會挨一頓打或者挨一頓罵,但是不出一個小時就會跑到父母身邊問要不要和他一起玩;反過來父母可能會不理他,沖他大吼,或者冷暴力,也許父母會在事情發生後會自責,會和孩子道歉,但是傷害是不可逆的。
世界上總有這么一種人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努力,懂事,學習好,於是就有了「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孩子」這句「名言」,但是為什麼沒有「別人家的家長」這句話呢?因為孩子知道也許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別人家的好,但是這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想問一個問題,各位家長們總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傾盡了所有,但是如果孩子有選擇去到家庭的·權力,你們又有多大的把握多大的自信孩子會選擇你們這個家庭呢?畢竟你們不是神父神母,憑什麼要求我們成為神童?憑什麼你們要我們學習寫作業,你們卻在旁邊玩手機打游戲?上班累,我是大人,我不用上學都是借口,陪伴很重要,別忘記。
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這個問題真的值得好好思考,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自己為他們付出了這么多他們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其實完全可以多和孩子談談,多聽聽他們的心裡話,不要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表面民主,實則專制。孩子也要設身處地的為父母想想,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好好品味一下「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
B. 你對父母有多大怨,就有多少愛|如何面對「自私」父母的傷害
你是否常常與父母陷入爭吵?你是否不滿父母的不合理舉動?你是否抱怨父母對自己和弟弟的差別對待?你是否對父母既失望、有怨氣,但還是渴望得到他們的愛?
新一期的《金牌調解》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母親是一個在女兒看來很「冷漠」的人,她總是挑剔女兒的各種行為,對她小時候身上有的許多「毛病」都不滿,總是挑刺。女兒說:她從來都沒有誇過我一次,從來沒有。
童年的叛逆讓母親開始「放棄」這個孩子,她會在親戚朋友面前講女兒的各種不好,告訴他們:「我這個女兒不愛干凈啊,內褲都不洗的。」
這讓女兒很受傷,她在十二歲時,負氣離家出走了一個月,而作為母親的她只在外面找了兩天,就放棄了。後來女兒十幾歲輟學,早早的初入社會打拚。
但明顯沒有撫養能力的母親,在這時候又與繼父生下了一個女兒,後來經濟拮據,家庭的重擔落在了女兒的身上,她開始養起了整個家。
後來,女兒被自己的男友騙了10萬塊錢,她的內心遭受了身心的打擊,這時候的母親,沒有關心女兒是否受傷,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女兒還錢。
受傷的女兒和母親來到金牌調解上來,希望調和她們緊張的關系。
節目中的母親很明顯就是一位自我的「自私」的母親,從她的身上很明顯就能感到她的失職和不成熟,在本該她承擔起家庭責任的時候,她不去勞動,而是等著女兒來養家,並且在女兒需要母愛的時候,缺席了家長的位置。
女兒哭著說:我所有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都是後來我自己學得的,她沒有做任何貢獻!
這種失職的父母究竟有多少呢?
很多!
這樣的故事不是個案,而是許多家庭里的真實寫照,那些遭受父母不平等對待,從小就缺席了家長職位,任由孩子自己生長,不管不顧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
這些家長認為:他們生下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恩惠,所以他們理應從孩子身上「搜刮」財產、利益,他們自私,只為自己思考,從來不管孩子的死活,他們好像一點都不愛自己的孩子!
但從《金牌調解》中的這個母親身上,我看到了原因:
這位母親與自己的媽媽關系也很不好,她的母親同樣是一個抱怨,挑剔的性格,當節目中這位母親喊出「媽媽」時,這位老人大喊一聲「不聽!」說完就掛了電話。
這樣的僵局猶如惡魔的詛咒,在這個家庭里持續蔓延,因為有這樣一位母親的存在,沒有辦法讓她感受愛和學習愛,所以她更表達不了愛。她讓自己的女兒同樣經歷了自己曾經歷過的痛苦。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許許多多家庭中存在的現象!
許多經歷這些「災難」的孩子,學會了長大與成長,他們將詛咒終止在了他們身上,他們通過與人學習,習得了愛,並且學會了愛的能力。
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許多家庭的人們並沒有覺醒,他們仍然沿襲著原生家庭帶給他們的「破壞力」,他們將矛頭對准孩子,無意的表現出他們在原生家庭習得的能力,這樣的結果,可悲,又可嘆!
我們如果知道了這樣的原由,是否可以放下些對他們的成見,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多一些關懷,或是放下被傷害的感覺,讓那些「她不愛我」的念頭少一些呢?
我知道,這樣做很難,但是我相信,你對父母有多少怨,就有多少愛,你其實是渴望他們的關心和愛的。
就像調解中的女兒,雖然在調解現場大聲的與母親對抗,不斷的「數落」她的「罪行」,但她的內心還是期待得到母親的認可和愛的。
理解了父母的行為,這時候我們要面對的就是改變不了的父母,和對我們曾經留在心底受傷害的記憶。
想要擺托父母的傷害,我們需要做出以下幾步:
01.停止幻想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對父母有不現實的幻想,包括,改變他們的態度,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我們改變不了父母,因此,這時候的我們就會難過、受傷、不甘,甚至是氣憤。
這時候,接受現實,就是我們做出改變的開始。
02.學會自我肯定
有的「自私」的父母,會用言語不斷的「攻擊」孩子,說他們懶、不好看、脾氣大、長得矮等等,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學會自我肯定:
當父母以缺點攻擊自己時,我們可以在內心自我肯定,告訴自己,我還有很多其他優點。
尼娜·布朗在《自私的父母》中這樣寫到:「你告訴自己的事如果是不準確的、不現實的、不合邏輯的或者負面的,那麼自我陳述就起了副作用。如果你能夠意識到負面情緒和想法是自我陳述的結果,並且替代新的自我肯定,這個副作用就會消除。」
什麼意思?
就像有一句很出名的話那樣說:「傷害你的不是事件,而是你看待這個事件的看法。」
你如果用積極的視角看問題,那麼事情就是好的,若是用悲觀的角度看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03.幫助他人
也許有人會問,幫助別人怎麼會幫助我們復原內心呢?
其實,除了世人口中的「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還可以提升我們自己的價值感,讓我們有被需求感,並且讓我們主動走出去與人社交,讓我們學著與人建立聯系和信任感。
這些都有益於我們的成長!
你對父母有多少的怨,就有多少愛,我們相信,即使受傷的你,也不失去愛的能力,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因為愛,這個世界才更加美好!
C. 真的很愛父母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哪幾種行為
女人一旦當了母親之後,整個人氣質都會跟著變得柔軟。每天工作不管再累,回家看到寶寶的可愛的笑臉,心裡立刻變得暖洋洋的。都說「三月識母」,那今天小棉就來和大家聊聊,三個月的寶寶連話都不會說,那他們是怎麼向媽媽表達愛意的呢?
3.特別喜歡和你對視
只要有孩子的,肯定會懂這個痛。有時候寶寶明明好好的吃著母乳,上一秒眼睛還目不轉睛的盯著你,下一秒就立刻上手去摳你的眼珠子,有時候來不及躲,被抓上一手能疼好幾天。
其實這種寶寶對媽媽的佔有欲很強,長大後肯定會非常疼媽媽!而且無時無刻的和你對視,說明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想牢牢記住你的樣子,以防認錯。
如果你家寶寶有這3種行為的話,千萬不要再嫌他煩啦,他只是年紀小,有時候表達愛意的方式過於沒輕沒重,你可以溫柔的教導他正確的表達方法,千萬不要打罵孩子,不然只會讓寶寶和你從小就產生隔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