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大家知道海豚是怎麼訓練的嗎?渴望得到賞識,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需求,「數子一過笑讓喚」不如「獎子十長」現在許多家長也認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了,但是賞識孩子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今天我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賞識孩子的「六忌六宜」。
一、忌千篇一碰凱律,宜因人而異
。我們常會聽到:「孩子,你真棒」,「好,孩子你真好」這樣格式化,千篇一律的賞識,偶爾試試可以,長期使用適得其反。要因人而異,孩子不能一點優點都沒有吧,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去肯定,成績好的賞識他睿智,暫時不夠好的賞識他努力,等等。但切記一定要是真實的優點,而且是發自內心的賞識。
二、忌姑息遷就,宜獎懲結合。
賞識不是一味的褒揚激勵,姑息遷就,而是要有一定的規則性,要和孩子一同制定一些小的賞罰規則,要讓孩子更加理解生活是有規則的,要盡早的適應人生的規則。
三、忌忽冷忽熱,宜持之以恆。
有些學長在平時還能夠堅持對孩子的賞識。但是遇到成績下降或者考試在即的時候就焦慮了,什麼都忘了。這樣不僅把焦慮傳遞給孩子,還讓孩子感覺茫然,到底父母以前說的對不對呀,是不是在騙我呀,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呀。往往越到這時越應該堅持,一方面幫助孩子放鬆;一方面給孩子鼓勁、提升自信。
四、忌急功近利,宜放眼長遠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是不切合實際的,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告訴我們:所有的孩子都很聰明,只不過他們聰明的方式不同,每一個孩子都有潛力,但發掘的程度、表現出來的先後各有不同,所以父母要認滑悉識孩子的差異,允許孩子在某一個領域不成功,但不見得孩子就不會在其它領域成功,能夠培養出堅守的意志,強大的自信,完善的人格,這些才是註定他成功的基礎。
五、忌錦上添花,宜雪中送炭。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優點特別看中,無限的放大,而對其它方面置若罔聞,致使孩子的發展不平衡。
學習好孩子的困惑。(案例)其實孩子遇到挫折、遭受失敗時才是更加需要多賞識的時候,這時的鼓勵和賞識會使優秀的孩子更清醒、更理智;頑皮的孩子更堅強、更自信。
六、忌單兵作戰,宜通力協作
。賞識孩子要全家參與,形成合力,讓孩子的自信在大家處都能驗證,最後才能確信不疑。
㈡ 如何對孩子有效地「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對於現代父母來說並不陌生,越來越多的父母嘗試著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然而,有些父母並沒有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盲目賞識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益,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
誤區1:不切實際地誇贊
典型狀態描述:
看到寧寧的畫,媽媽脫口而出:「寧寧畫得真好!我家寧寧最棒了!」聽了媽媽的誇獎,5歲的寧寧不但沒有高興,反而不屑地說:「你就會說『最棒』了,還有沒有新鮮點的。」
寧寧媽非常認可賞識教育的觀念,所以,時常把「你真棒!」掛在嘴邊。在兒子3歲前,自己的「賞識」似乎還能激發起兒子的熱情,可是,隨著兒子年齡不斷增長,他對媽媽的誇獎越來越不屑了。
心靈點擊:
很多父母認為,賞識孩子就是告訴他們「你真棒!」。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
孩子比較團雀輕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給予不切實際且大張旗鼓的誇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他會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接觸的環境越來越廣,在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之後,他會發現,父母的誇贊有很多水分,漸漸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錢了。
看起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然而,它給孩子的成長所扮攜帶來的消極影響卻不容小覷——
1.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降低。 孩子一旦意識到自己沒有父母誇獎的那麼好,他就會開始懷疑別人對他的評價,覺得大家都在騙他,他的自我價值感反而會因此降低,進而變得很自卑。到了那時,不管父母怎麼鼓勵他,他都很難自信地面對外面的世界。
3. 孩子變得自大、自負。 有些孩子可能會把父母的「誇贊」當作自己的保護層,他們寧肯相信這些有利於自己的評價而在無意識中屏蔽外界信息,從而變得目空一切。
特別提醒: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應該是經過認真品味後的真正欣賞。因此,不要泛泛地誇孩子畫得好,而應用心欣賞孩子的畫,你可以誇獎孩子主動完成繪畫,態度非常認真;也可以誇獎孩子的畫中有某些細節處理有進步……記住:誇獎孩子的動機與態度要比誇獎結果更重要哦。
誤區2:「你比他們都強!」
典型狀態描述:
小區里,小美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比賽唱歌。小美活潑可愛,能唱會跳,不時得到一旁叔叔阿姨的贊美。小美媽媽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她美滋滋地把小美拉到自己身邊,悄悄地說:「乖女兒,太棒了!你比她們都強!」聽了媽媽的話,小美「翹起了小尾巴」,開始對其他小朋友的表現指指點點。
小美聰明活潑,善於表現。小美媽媽也從不吝惜對女兒的贊賞:「你比別的孩子都做得好!真給媽媽爭臉。」然而,小美不但沒有因媽媽的賞識而更優秀,反而變得非常愛和別人比較,嫉妒心強。一旦發現其他小朋友比自己做得好就會氣得鼓鼓的。
心靈點擊:
「你比他們都強!」「你真給我爭臉!」表面上是在賞識孩子,實際上卻與賞識教育的真諦背道而馳。賞識是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接納與欣賞,而這種接納與欣賞是建立在「不與別人比較,尊重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獨特的」基礎上的。
如果父母常以「你比他們都棒!」等語言對孩子進行誇贊,那麼孩子會——
1. 認為只有我比其他孩子做得好,父母才會關注我、承認我、喜歡我。
2. 認為父母對我的關注與愛是有條件的,無法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3. 將自我的評價建立在與他人的比較上,嫉妒心強,較難發展健康和諧的同伴關系。
特別提醒:可以表揚孩子做廳或伏得好的地方,比如聲音很洪亮,表情非常甜美。但同時,也要讓她看到別的小朋友的優點,這樣能開闊孩子的心胸,增強孩子的學習意識。
誤區3:一俊遮百丑
典型狀態描述:
6歲的齊齊因為搶了小夥伴的彈弓被對方家長告狀告上了門。自以為犯了錯的齊齊灰溜溜地躲在角落裡。「她憑什麼沒鼻子沒臉地數落我兒子啊。」等對方家長走後,齊齊媽生氣地說。「我兒子最聰明了,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也數一數二。齊齊是最棒的。」齊齊媽摸著兒子的頭鼓勵道。聽了媽媽的贊賞,齊齊一下子有了底氣:「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學習比他好,他比得了嗎?」類似的.事件發生了不止一次。
齊齊媽推崇賞識教育,再加上齊齊學習成績好,在媽媽眼裡,齊齊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可是,在媽媽的賞識下成長起來的齊齊在學校卻經常受同學排擠。
心靈點擊:
不難看出,齊齊媽對齊齊的賞識是以偏概全的。賞識並不等於只許表揚不許批評,賞識必須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齊齊犯了錯誤,但只因為成績好就可以不計過,這樣的賞識實質上是「護犢子」的做法。
孩子在這樣的賞識下,會被罩上過多美麗的光環,他會認為,一招(比如學習好)可以吃遍天下。這種優越感在受到抑制而不能表現時往往會衍生出心理問題:標新立異、過度自尊、自甘沉淪等。因為父母過多的關照、呵護與寵愛,強化了他們與眾不同的意識,進而使他們有意識地表現出言行出格以示「獨特」與「不同」。而這些「獨特」常常會損害他人利益,從而造成孩子難以融入社會。
特別提醒:賞識不等於不批評。賞識的核心在於對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夠坦然面對錯誤,並承擔責任。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嚴肅提出,但同時可以告訴他,相信他是一個知錯能改,並且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如何真正賞識孩子
賞識是父母發自內心對孩子的欣賞,這種欣賞不僅可以通過誇贊的語言表達出來,也可以在不經意間,通過表情、肢體動作流露出來。而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銳地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賞識教育,父母需從自身的修心開始,由內而外的賞識,才能夠真正發揮賞識教育的作用。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打破頭腦中的條條框框
如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我」一樣,所有的父母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孩子」的形象。但是,現實中,你的孩子可能並不是你理想中的樣子。所以,真正的賞識教育首先需要父母不要用頭腦中的條條框框作為尺子去衡量孩子,而應尊重孩子,從現實出發。
強化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他身上一定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父母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強化,讓孩子的優點在你的欣賞和贊美中發揚光大。
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並不會很多,只不過有的人在這方面更擅長一些,有的人在那方面更擅長一些。而這些先天的因素是孩子所無法把控的。而一個人最終能否發展得好,重要的在於努力。所以,父母應該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有了進步要及時鼓勵
父母不要泛泛誇獎孩子做得好,最好能夠發現孩子這一次比上一次好在哪裡,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動力和熱情,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並且,鼓勵孩子要趁熱打鐵,及時誇獎,以免孩子因沒有得到及時鼓勵而失望,從而大大削弱賞識效果。
通過別人之口賞識孩子
別人的評價是孩子確立自信的一個外在標准。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借別人之口,確立孩子的自我意向。比如,某某叔叔覺得你非常懂禮貌等等。
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
孩子犯錯不可避免,他們就是在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問題不在於孩子是否犯錯誤,而在於父母採取何種態度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糾正。善於在孩子的錯誤中發現優點,用賞識的態度去教育孩子糾正錯誤,比嚴肅的批評打罵更有作用。
比如,孩子學會了說臟話,與其去打壓他,不如從另一個角度去引導他:「我發現你學習這些新鮮詞彙還挺快的,不過,這個話不好聽,我們打住。你看看,這是我給你買的英文動畫片,我相信你也能很快學會這些外國語哦。」當然,當孩子犯錯後勇於承擔責任時,別忘了給予表揚。
㈢ 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
孩子的自信、自強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所以,父母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很有必要。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有自己的思想,會客觀地看待事物,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教育,也要運用得恰如其分。
例如父母贊美孩子,要實事求是,有多少說多少,不要過分誇大。不然,不但起不到鼓勵孩子的作用,還會令孩子覺得父母不是真心表揚他的,慢慢的他就不吃父母這一套了。
四、父母要多給孩子贊美和鼓勵
很多父母會因為孩子做事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批評和指責孩子。其實,顫州父母批評孩子,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非常不利,可能會壓抑孩子的潛能發展。
所以,父母不但要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給孩子贊美;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找出孩子的優點,然後給孩子鼓勵。
例如,孩子幫媽媽洗碗,但是卻洗得不幹凈,媽媽也不要著急,而是耐心地讓孩子把碗洗完。等孩子洗好碗後,媽媽然後告訴孩子,她洗碗洗很認真,值得稱贊;但是如果可以把碗沖洗干凈一點,那就更完美了。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有道理嗎?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