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實施家庭虐待如何處理

父母實施家庭虐待如何處理

發布時間:2023-05-13 06:41:00

『壹』 經常虐待孩子的家長,你覺得應該受什麼懲罰

經常虐待孩子的家長,你覺得應該受什麼懲罰?父母虐待子女,情節嚴重的,構成虐待罪。《刑法》260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虐待子女的父母,更令人氣憤。正常人必須受到嚴懲!判處死刑、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殺害的父母受到虐待,情節嚴重的,構成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社會監督。

個問題的答案是:如果父母虐待他們的孩子並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他們就有虐待罪的嫌疑。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社會監督;犯前款罪,造成被害人重傷或者死亡的,處二年以消慧上有期徒刑,虐待兒童是指兒童的父母或其他看護者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對待兒童,對兒童造成身心傷害的行為。

『貳』 遇到家庭暴力該怎麼處理

一、遇到 家庭暴力 該怎麼處理 1、社會救助: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2、民事救濟:根據 婚姻法 第四十六條的內容,受害人可以在 離婚訴訟 中向施暴者要求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與 精神損害 兩個方面。 3、刑事懲罰:若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如 故意傷害罪 、 虐待罪 、 強奸罪 等,應當依照 刑法 有關規定給予制裁。對於受害者的報案,公安機關應當 立案偵查 ,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 公訴 。 4、 行政處罰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婚姻法》第43條第2款規定,「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這是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的救助措施。 如果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 治安管理處罰 的返早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二、遭遇家庭暴力怎麼尋求救助 1、各級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救助 此類救助的實施主體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我國《婚姻法》第43條第1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另外,婦聯組織作為群眾組織,也有義務在日常工作中救助婦女。 2、所在單位的救助 此類救助的實施主體是所在單位。對於所在單位應理解為施暴者和受害者所在的單位。根據我國《婚姻法》第43條、第44條的規定,所在單位的救助措施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救助措施的實施條件相同,必須在受害者提出請求的情況下才能實施,否則有關組織不宜自行介入。 3、族世此國家機關的救助 此類救助的實施主體是國家機關。狹義的國家機關的救助措施為公安機關的救助。《婚姻法》第43條第2、3款規定,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公安機兆迅關應當予以制止。發生了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給予行政處罰。公安機關對於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應當及時依法採取相應措施,以使暴力無法繼續,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和利益得到保護。公安機關為制止家庭暴力行為,可以對施暴者採取批評教育、嚴厲訓斥、間隔距離、將受害者或施暴者帶離現場等救助措施。 家庭暴力往往會給受害人的人身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對於一些人來講在碰到家庭暴力的時候,由於缺乏一定的 法律常識 ,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至少不讓對方繼續對自己施暴。其實此時可以結合自身實際的情況採取措施,也可以選擇去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而在此之前法律規定受害人可以先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叄』 父母家庭暴力應該怎麼辦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禁止家庭暴力,如果發生家庭暴力可以立馬撥打110進行報警處理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發生家庭暴力一定不能忍氣吞聲,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父母家庭暴力應該怎麼辦?
家庭暴力,對子女造成傷害的,子女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訴。暴力進行過程中可以打110求助。
《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國家採取措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李運薯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二、家庭暴力的分類有哪些?
按表現形式分類
身體暴力
身體暴力又稱軀體暴力,家庭中發生的身體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員對其他家庭成員蓄意使用體力或使用武器,傷害或殘害對方的行為,包括推搡、抓奪、擊打、捆綁、踢人、鞭打或槍擊等

情感暴力
情感暴力又稱心理暴力,家庭中的情感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員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詆毀、嘲弄、威脅和恐嚇、歧視、排斥、忽視和其它非身體形式的敵意對待。
性暴力
家庭性暴力是指由某位家庭成員對其他家庭成員強行施加的性行為、性行為企圖或其它直接針對受害人性特徵的強迫行為,行為人與受害人有可能是伴侶關系,也可能是其他家庭關系。
經濟控制
經濟控制是指施害者通過對夫妻哪者共同財產和家庭收支狀況的嚴格控制,摧毀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以達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按受害者類型分類
親密伴侶暴力
親密伴侶暴力是指發生在結婚伴侶之間針對另一方進行的軀體、精神或性侵犯行為(在戀愛雙方之間發生的暴力通常被稱為「約會暴力」),這些行為包括軀體攻擊行為(例如:踢打、擊打),精神虐待(例如:脅迫、蔑視和羞辱),強迫的性行為和其他形式的性脅迫,各種管制行為(例如:隔離、監視)等。
兒童暴力
家庭暴力中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是指在家庭關系中對18歲以下人群的一切形式暴力行為,施暴者可能是兒童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以及存在任何家庭關系的其他家庭成員。悄謹它通常包括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兒童的忽視或虐待;童婚、早婚或強迫婚姻中對兒童的暴力行為等。
老年人暴力
家庭暴力中針對老年人的暴力是指在家庭關系中對老年人實施的一次或多次不恰當的、並給老年人帶來傷害或造成不幸的行為。它包括對老年人的身體暴力、精神和心理暴力(例如:忽視與漠視)、性暴力。家庭成員對老年人實行經濟和物質虐待也是一種針對老年人的暴力行為
家庭暴力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出台了專門的法律以反對家庭暴力。但家庭暴力的情況仍然頻繁發生,家庭暴力主要是發生在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孫等家庭成員之間,在遭受家庭暴力時,應加強自我保護,學會尋求他人或機構的幫助。

『肆』 父母虐待孩子如何處罰

法律分析:兒童虐待,是指兒童的父母或其他撫養人以暴力或者其他猜遲知方式對待兒童,造成兒童身心傷害的行為。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旦帆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穗消徒刑。

『伍』 父母虐待兒女應該受到怎樣的懲罰

父母虐待兒女,情節嚴重的構成虐待罪。《刑法》第態肆260條拆鎮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兩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犯虐待罪,告訴的才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帆御轎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陸』 如何應對精神虐待你的父母 4種方法來應對精神虐待你的父母

目錄方法1:求助1、把你的經歷告訴朋友或你愛的人。2、向你信任的成人傾訴。3、尋求心理治療。方法2:保持距離1、拒絕承受言語暴力。2、實現財務獨立。3、考慮斷絕關系。4、保護你的孩子。方法3:照顧自己1、避開會誘發虐待行為的情形。2、在屋子裡找個安全的地方待著。3、制定安全計劃。4、和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在一起。5、劃清個人和父母的界限。6、學會調節壓力。7、確認並多關注你的優點。方法4:了解情感虐待1、了解虐待的風險因素。2、留意父母是否羞辱或貶低你。3、確認你是否經常覺得被父母控制。4、問問自己你是否經常被指責做錯了事。5、想一想你是否經常被沉默對待。6、想一想父母是否為你著想。7、了解正常的育兒行為。不是只有被揍才算是虐待。精神虐待也會對社會、身心健康和發展造成長期負面影響。如果你被父母精神虐待,最好的做法是給自己設定界限,並盡量保持距離。向別人傾訴你面對的困境也有幫助。另外,學會減輕壓力和建立自尊心也能幫助你應付當前和長遠的困境。
方法1:求助
1、把你的經歷告訴朋友或你愛的人。遭遇虐待時,有個人依靠會讓你感到安慰。向你愛的人傾訴一切,尋求他們的支持。他們可以說些好話安慰你,理解你的感受,或者給你一些建議。舉個例子,你可以說:"你可能會嚇一跳,其實我的家庭很糟糕。我的媽媽經常貶低我,說我長大後會一事無成。即使她只是說說而已,卻讓我覺得自己很差勁。"
精神虐待的一方經常會給你洗腦,讓你相信沒有人會在乎、信任或認真看待你。但是當你把這些經歷說出來時,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支持你。
2、向你信任的成人傾訴。如果你只是個小孩,不管在家遭遇哪一種虐待,都可以向親戚、老師、教會領袖或你信任的其他大人求助。虐待你的父母可能會威脅你不能把這些事情說出去。不要讓他們得逞。大人可以插手解決小孩沒有能力應付的情況。你可能覺得別扭或不好意思把這些事情告訴大人。但是這真的很重要,一定要讓別人知道你被虐待。你可以這樣開頭:"我最近在家遇到一些問題,可以和你聊一聊嗎?"如果你覺得書寫比說話更自在,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如果你告訴了老師或教練,但是他們沒有幫忙,不妨約見學校輔導員,把你的問題告訴他。
不想當面告訴別人你被虐待?你還可以撥打受虐兒童求救熱線12338(中國)、113(台灣)、23432255(香港)、15999(馬來西亞)或1800 774 5935(新加坡)。這些熱線電話通常是免費的,一切內容均保密,而且24小時都有人接聽。
3、尋求心理治療。精神虐待會對受害者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不接受治療,你很容易變得自卑,難以和別人建立健康的關系。想要打破精神虐待形成的消極信念和思維模式並不容易,但是輔導員或治療師可以把這個過程變得輕松一些。找一個專門幫助受虐兒童或成人的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隨著你和治療師漸漸熟悉起來,你會敞開心扉和他分享你的經歷。他會問一些問題,並提供一些觀點來引導你。
如果你是小孩,大多數學校會提供免費、保密的輔導服務。你可以去見學校輔導員,告訴他:"我家裡有一些問題。我的爸爸沒有打我,但是他老是在其他家人面前辱罵和貶低我。你可以幫幫我嗎?"
如果你是成人,可以查看你的保險是否涵蓋心理咨詢服務。
在某些國家,許多治療師也接受按浮動點值計算自付費用。
方法2:保持距離
1、拒絕承受言語暴力。不要傻傻站在那兒任由他們虐待你。你沒有義務留下、打電話、探訪或通過其它方式讓他們虐待你。父母會用一些手段讓你覺得內疚,認為自己必須承受他們的虐待。別讓他們得逞。劃定界限,並堅定地執行它們。如果他們虐待你,不要再去他們的家或打電話給他們。
要是你和他們住在一起,當他們大呼小叫或侮辱你的時候,不妨回到自己的房間或者去朋友家。
如果你要和他們保持聯絡,那就設定界限。你可以說:"我會每個星期給你打一次電話,但是只要你開始說一些殘忍無情的話,我就會掛電話。"
只要你不願意,就沒有必要和他們爭論。你不需要回應他們說的話,或是試圖以任何方式為自己辯解。
2、實現財務獨立。不要和精神虐待你的父母一起住,別讓他們操控你。施虐者經常會讓受虐人對他們產生依賴,這樣才能一直控制受虐人。學著自己賺錢,有自己的朋友,一個人獨立生活。不要依賴虐待你的父母,指望他們為你做些什麼。如果可以,請好好上學。不妨研究一下如何繞過父母自行申請貸學金。你通常需要准備心理專家的文件證明父母虐待你。
一旦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馬上搬出來。
要是你非得跟父母住,或是在經濟上依賴他們,才能完成大學學業,那就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設定界限。
3、考慮斷絕關系。你可能覺得自己有義務孝敬父母。然而如果父母在精神上虐待你,尤其虐待行為還在持續發生,照顧他們可能會讓你產生抵觸情緒。要是你們的關系痛苦大於愛,不妨考慮斷絕關系。你沒有義務照顧虐待你的人。
即使周圍的人不理解你為什麼和父母斷絕關系,你也沒必要向他們解釋。
和虐待你的父母談話時,你們未必能夠做到"釋然放懷,毫無蒂芥"。如果你不想保持聯系,但又害怕錯過任何"冰釋前嫌"的機會,不妨問問自己:他們是否表現出願意聆聽的姿態?他們是否認同我的感受?如果沒有,最好還是別聯絡了。
要是在某種情況下,你決定成為父母的看護人,那就只和他們討論這方面的事情。如果他們在言語上羞辱或虐待你,請馬上離開,清楚表明你不會容忍這樣的行為。
4、保護你的孩子。別讓孩子和你一樣被精神虐待。如果父母對你的孩子說了些不恰當的話批評或侮辱他們,你應該出手干預,選擇結束對話或停止來往。你可以這樣結束對話:"我們不這樣對小明說話的。如果你對他吃東西的方式有意見,可以和我討論。"大多數時候,成人之間的談話應該在私下進行,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讓孩子看到和聽到你在保護他們。
讓孩子遠離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的虐待,他們的童年生活也會更開心。
方法3:照顧自己
1、避開會誘發虐待行為的情形。你可能已經意識到哪些話或舉動會引發父母的虐待行為。如果是這樣,你或許可以更輕易地避開他們,或是及時離開,以免被虐待。你可以和朋友討論或是寫日記,找出會觸發虐待行為的因素。舉個例子,如果媽媽經常在喝酒後對你大呼小叫,只要你看到她拿著酒瓶,就盡快離開家。
如果每次你取得了一些成就,爸爸就會潑你冷水,那就別告訴他。只和支持你的人分享喜訊。
2、在屋子裡找個安全的地方待著。找一個避風港躲著,比如你的睡房。你也可以到其它地方消磨時間、做自己的事情或閑逛,比如去圖書館或朋友家。這樣你不但能夠得到朋友的支持,還能遠離父母的責罵和嘲笑。保護自己不受父母虐待是明智之舉,但是即使你來不及逃走,還是遭受精神虐待了,也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不管你說過或做過什麼,都不應該是父母對你實施精神虐待的借口。
3、制定安全計劃。盡管精神虐待不是身體虐待,但是它也可能會升級。制定一份安全計劃,萬一父母從精神虐待轉向身體虐待,你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懂得要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安全計劃包括有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待著,有一個求救對象,知道在必要的時候,要怎樣採取法律行動對付父母。你可以和學校輔導員或是其他大人一起坐下討論安全計劃,做好准備應付可能發生的危機。
安全計劃也包括隨時將手機和車鑰匙帶在身邊,確保手機充好電。
4、和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在一起。健康的自尊心是戰勝精神虐待的一劑良葯。可惜,遭受精神虐待的人經常會很消極地看待自己,交往的通常也是有精神虐待傾向的人。多和可以提高你自尊心的朋友、沒有虐待傾向的家人和其他人相處,少和喜歡貶低或打擊你的人在一起。你也可以參加自己擅長的活動,藉此建立自尊心。參加學校或社區的體育活動或青年組織。除了能讓自己自我感覺更好一些,還能減少待在家的時間,可說是一舉兩得。
5、劃清個人和父母的界限。你有權在和別人的關系中設定界限。如果這么做讓你感到安全,那就和精神虐待你的父母一起坐下,告訴他們你可以接受哪些行為,而哪些行為會讓你感到不舒服。當你解釋自己的界限時,順便決定父母越界了會有什麼後果。有些施虐者可能不尊重你的個人界限。如果是這樣,你不需要為自己接下來採取的行動感到內疚。一定要貫徹實施你定好的後果,因為空洞的威脅只會削弱你在施虐者心中的可信度。
舉個例子,你可以說:"媽媽,如果你再次喝醉酒回來欺負我,我會搬去和外婆住。我也想和你一起住,但是你的行為讓我感到害怕。"
6、學會調節壓力。精神虐待無疑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壓力,有時候甚至會引發長期問題,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不妨從事一些積極的活動,培養自己調節壓力的能力。每天通過冥想、深呼吸、瑜伽等健康的方式調節壓力,讓自己更加冷靜和鎮定。如果你的症狀很嚴重,可以接受心理治療,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學習調節壓力和其它情緒。
7、確認並多關注你的優點。不管精神虐待你的父母對你說過什麼,你都是一個具備優良品質、有價值的人。不要聽信他們的辱罵和嘲笑。你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想一想。無論如何,一定要建立自己的自尊心,給自己滿滿的愛。尤其是當你無法得到父母的愛時,更要學會自愛。想一想你喜歡自己哪一點。你善於聆聽嗎?你是個大方的人?你很聰明?關注你喜歡的自身優點,提醒自己你值得被愛、被尊重和被呵護。
進行你熱愛和(或)擅長的活動,可以增強自信和自尊心。
方法4:了解情感虐待
1、了解虐待的風險因素。精神虐待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家庭。但是,有幾種因素會增加兒童精神或身體虐待發生的幾率。如果你的父母酗酒或吸毒,有躁鬱症、抑鬱症等精神病,但是沒有接受治療,或者小時候也曾經被虐待,那麼你被虐待的幾率會更高。許多虐待孩子的父母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傷害孩子。他們可能不懂更好的育兒方式,或是不知道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算是一種虐待行為。
即使他們出於好意,但是虐待就是虐待。
2、留意父母是否羞辱或貶低你。施虐者可能會把這當作一種玩笑,但是精神虐待不是可以鬧著玩的事情。如果父母經常取笑你,在別人面前貶低你,不理會你的想法或顧慮,這對你是一種精神虐待。例如,你的爸爸可能會說:"你真是個廢材。我敢說你什麼事都做不好。"這是言語暴力。
父母可能在私下或在別人面前這樣做,讓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
3、確認你是否經常覺得被父母控制。如果父母試圖控制你做的每一件小事,在你自己做決定的時候感到生氣,不考慮你的能力和自主權,這種行為也算是虐待。這類施虐者經常覺得受虐人低他們一等,不能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或負責任。
父母可能會試圖為你做決定。比如說,媽媽可能到你就讀的高中,向指導老師咨詢你不想申請的大學。
父母可能深深地認為他們只是在"養育孩子",但其實這是虐待。
4、問問自己你是否經常被指責做錯了事。有些施虐者對受害人有很高的期望,甚至到了不切實際的程度,但是絕不承認自己做錯。不管發生任何事,任何理性的人都知道不是你的錯,但是這類施虐者還是會想辦法責怪你。他們可能說你就是問題的根源,這樣他們就不需要為自己和自己的感受負責。他們也會把自己的情緒怪罪到你身上。
例如,媽媽可能說你的出生導致她必須放棄自己的歌唱事業,把和你無關的事情歸咎在你身上。
父母可能說是孩子導致他們的婚姻破裂,明明是自己無力應付,卻把錯誤歸咎於你。
把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歸咎在他們身上是一種虐待手段。
5、想一想你是否經常被沉默對待。父母疏離孩子,沒有在情感上給他們所需的親密感,也是一種兒童虐待。當你做了一些讓他們心煩的事情,他們是否無視你?他們對你的活動和情緒不感興趣,或是疏離你,卻把這怪罪於你?
愛和親情不是需要討價還價的東西。這些也是一種虐待。
6、想一想父母是否為你著想。有的父母可能只把你看作是他們的延續,而非獨立的個體,尤其是有自戀傾向的父母。即使他們認為自己是為你好,但其實他們不可能為你著想。自戀型父母的特徵包括不尊重你的個人界限,試圖控制你依照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做事。當你沒有達到他們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就會感到很沮喪。
他們往往不喜歡你得到關注,只想讓自己成為焦點。
單身的父母可能會說一些話激起你的內疚感,比如:"我知道你要和朋友參加派對。但是我一個人在家很寂寞啊。你總是離開我。"這種故意讓人感到愧疚的手段也是一種精神虐待。
7、了解正常的育兒行為。小孩和青少年偶爾會犯錯,這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也是人之常情。父母的責任是在有需要的時候引導、支持或管教你。你一定要學會區分哪些是自然管教,哪些是虐待行為。一般來說,你可以根據父母的憤怒程度區分管教和虐待。在你做了違反規矩的事情時,父母感到生氣或沮喪是很正常的。
但是,當憤怒情緒左右了他們的行為或對你的懲罰,他們就很有可能施虐。虐待是毫無顧忌、有意為之並帶著傷害意圖的行為或言語。
你可能不喜歡被嚴厲管教,但是要知道父母執行規矩和設定懲罰,是為了保護和引導你積極成長。
不妨觀察那些和父母感情很好的同齡人。這樣的關系看起來是怎麼樣的?他們從父母身上獲得哪些支持和管教?

『柒』 父母對孩子家庭暴力怎麼處理

法律主觀:

孩子 遭遇家庭暴力 的可以請求相關部門給予監護人升殲轎處罰。孩子的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利用家庭暴力侵害孩子合法權益的,應當 承擔法律責任 。其他的監護人可以代理孩子申請人身保護令或者去公安機關報案要求給予處罰。同時,對嚴重的家暴行為,學校也有義務向有關部門報告。針 對未成年人 實施的家暴,如果情節惡劣,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施暴人的 監護人資格 ,另行 指定監護人 ,被撤銷資格的監護人仍然要承擔未成年的撫養費用。《民法典》第三十六條規定: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的行為;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 、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 未成年人保護 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改扒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五條 公安機關接到吵肆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體受到嚴重傷害、面臨人身安全威脅或者處於無人照料等危險狀態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並協助民政部門將其安置到臨時庇護場所、救助管理機構或者福利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捌』 父母虐待兒童會被怎麼判

一般情況下,對於虐待兒童的行為會被認定為虐待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關於虐待罪的規定是: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通坦孫過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的規定可以看出,虐待罪容易同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混淆。敏歷司法實踐中難以認定某一行為是構成虐待罪還是故意殺人罪時,一般從主觀故意上區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和折磨;故意殺人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

至於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主要從主觀故意上區別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如果行為人出於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摧殘和折磨的故意,在實施虐待行為過程中,造成被害人輕傷或者重傷的,其行為構成虐待罪,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並且在客觀上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則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不構成虐待罪。

(8)父母實施家庭虐待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認定方法

虐待罪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給治病或者強迫作過度勞動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的行為。

由血緣關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員,這是由於血親關系而產生的家庭成員,包括兩類:其一,由直系血親關系而聯系起來的父母、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們之間不因成家立業,及經濟上的分開而解除家庭成員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親而聯系起來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員,但是,他們之間隨著成家立業且與原家庭經濟上的分開,而喪失原家庭成員的法律地位。橋信搜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親撫養的,如原由兄姐撫養之弟妹,不因結婚而喪失原家庭成員的資格。

在我國,兒童一般是指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其中就包括了男童和女童。一般在對兒童實施虐待行為的時候,達到了一定的情節,那麼就會被認定為虐待罪,需要注意我國《刑法》中並沒有規定虐待兒童罪,所以在對虐待兒童行為進行處理的時候,往往都是認定為虐待罪的。

『玖』 被家長家暴怎麼辦

孩子們可以控告父母家庭暴力。如果孩子的利益受到父母的侵害,其他利益相關者可以代表孩子簡粗孝起訴父母並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行動。但要收集證據,比如錄像,也可以選擇每次家暴都報警,讓警察成為證人。
如何收集家庭暴力證據
1、證人證詞。當家庭暴力發生時,可能會有其他人目擊,如果這些人目擊了家庭暴力的發生,可以盡早和他們做一些溝通工作,並可以委託律師通過調查筆錄、記錄證據等方式向證人收集證據;
2、家庭暴力發生後,如果報警了,通常警察會有一套處理家庭暴力的法律程序,警察通常會在派出所分別詢問施暴者和受害者,並做一個記錄;
3、是遭受家庭暴力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醫院的診斷證明和治療證據可以作為家庭暴力的證據。被害人受重傷的,公安機關應當出具鑒定書進行鑒定司法鑒定同時,受害人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會有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療費用收據以及醫療記錄。這些書證應當妥善保存,包括後期對被害人的持續治療,相關書證也應當妥善保存;
4、被對方毆打後,如果已經拍下相關照片或凳燃有錄像,當然也可以作為證據,以上所有證據項目都只是針對一般情況,每個家庭暴力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建議被害人向警方、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員咨詢,看看應該獲得什麼攔稿樣的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及附帶規定職責和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路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

『拾』 父母家庭暴力怎麼辦

父母家庭暴力,可以先嘗試了解父母虐待自己的動機,但絕對不要去試圖同情並理解施暴的原因,不用出於道德倫理去強迫自己原諒暴行,不用為暴行找借口。這種行為同理於一些報道,喜歡挖掘嫌疑人「背後的故事」,繼而從情感上把不相乾的事情扯到一堆,從而弱化、合理化其犯罪行為。在遇到家庭暴力的問題時,需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若長期處於家庭暴力環境,且有實質性證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長期處於家庭暴力之中,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故而,在出現家庭暴力的情形時,是可以起訴離婚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閱讀全文

與父母實施家庭虐待如何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誘發原因 瀏覽:223
老年痴呆與心理問題 瀏覽:52
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表格 瀏覽:874
鶴崗礦務局和市政退休工資哪個高 瀏覽:625
老年痴呆症需要每年復查嗎 瀏覽:670
吉林省17年退休養老金 瀏覽:174
老人腸癌不吃飯能活多久 瀏覽:887
70歲老村醫雲南男孩 瀏覽:560
小米養生壺怎麼取消wifi閃爍 瀏覽:247
鄭州市男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665
如何以氣養生 瀏覽:974
海南養老宜居哪個地方最好 瀏覽:233
欠賬如何向父母坦白 瀏覽:176
鋰電電瓶加什麼能延長壽命呢 瀏覽:56
重陽節生的明星 瀏覽:509
養老院質量大檢查操作手冊 瀏覽:472
退休人員更換社保卡後退休工資怎麼辦 瀏覽:230
養老認證是哪個網站 瀏覽:550
現在農村人多少歲領養老金 瀏覽:273
上海單位繳的養老保險能轉嗎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