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學鋼琴要不要考級
孩子幾歲學鋼琴好?需要有天賦嗎?要不要考級呢?
1、一定要讓孩子學習藝術嗎?學的一定要是鋼琴嗎?
那麼,「一技之長」一定要是鋼琴嗎?
答案並不是!學一門的特長並不是看這門課程是否好學,是否能夠速成。而是看孩子喜歡什麼?只有孩子喜歡才能夠堅持!
特別是樂器,每個樂器都有每個樂器的美,但終究都不是速成的。很多家長在選擇學樂器的時候經常喜歡問老師,我孩子什麼時候能學好一首曲子,什麼時候能開始考級。弄的老師們總是很頭疼!
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學習被稱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呢?
因為,鋼琴的音域寬廣。鋼琴共88個鍵,幾乎包含了音樂活動中所有使用的樂音;鋼琴的表現力豐富 。鋼琴力度可以從ppp到fff,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可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情緒與情感;而且鋼琴經常用於課堂教學,聲樂、舞蹈伴奏等,是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音樂教學工具。
所以,如果用學習鋼琴來作為學習其它樂器的基礎,以後想要學別的樂器也會更容易,特別是鍵盤樂器,如手風琴,電子琴,風琴等。
2
我孩子都7歲了,現在學鋼琴來得及嗎?孩子多大學琴好?
許多人認為學琴的年齡越小越好,這可能是一種誤解。根據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一項調查,60%—70%鋼琴大賽獲獎者的初次學琴年齡在6—8歲,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齡最小在3歲半,其中少部分在10歲左右。
我國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先生曾說:「3歲以內的孩子,最好先不要接觸樂器,其實,像我自己也是等到了5歲半才開始學鋼琴的。」還有著名的鋼琴家李雲迪也是7歲開始學鋼琴的。
因此,過早送孩子去學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等樂器也是不適宜的。所以我們的建議是:一般而言5歲以上。
03
學鋼琴要有天賦嗎?哪些孩子適合學鋼琴?
學音樂,不能否認如果你想成為演奏家天賦很重要,可是家長培養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有一技在身。況且即便你有很高的天賦,不努力不能堅持練習,也不可能學好鋼琴呀!其實,學鋼琴最大的天賦,是懂得努力!
那麼究竟哪些孩子適合學鋼琴呢?小編現在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鋼琴!特長都是靠父母後天培養的,沒有孩子天生有特長,只要你肯努力,孩子一定也可以擁有某種特長,這特長與天賦無關!
04
怎麼給孩子挑一個好的鋼琴老師呢?
一個孩子是否喜歡音樂,能否愛上音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第一位音樂老師,因此授課老師的選擇至關重要。
好老師是一個相對概念,對初學鋼琴一兩年的孩子來說,專門搞基礎教育的,有很好的初級階段教學經驗及教學成果的老師顯然比一個只從事中高階段教育的鋼琴老師或演奏家更合適當一個好的專業老師。所以,學琴第一階段的老師,不要好高騖遠,適合自已所處階段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好的專業老師,會培養孩子對鋼琴的興趣,對音樂的興趣,才能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學琴,而不是一味在老師、在家長的逼迫下,勉強學習。
05
「基本功一定要打好嗎?那麼怎麼才叫打好基本功?」
基本功一定要打好!而且打好基本功和找到好老師其實是有互相聯系的關系哦!
一個好的鋼琴老師一定會幫助孩子好好的打基礎,從基本功一個音一個音開始練習,每堂課扎實的幫助學生解決每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勁的很多復雜的問題全部塞給學生。教學生正確的讀譜,對樂曲的理解、表現,對風格的處理。還有讓學生練習正確的嚴格的鋼琴指法,一些手指獨立性的高抬、音階、琶音等訓練在初始階段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會幫助孩子盡快熟悉鍵盤的排列,將譜子上的內容變成鍵盤操作的實際行動。會每堂課前都檢查上堂課布置的作業,和基本練習,不敷衍了事。這種一個音一個音的練習這種教法,恰恰更富有挑戰性。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是極高的。
可是剛開始大多數家長都會怪老師進度慢,後來自己孩子基本功扎實了以後才發現自己學的真不錯,最後才認可老師。假如,學舞蹈的,不練習基本功,不壓腿、不下腰,能訓練出驚艷的舞姿嗎;學書法的,如果不描紅,不從最基本的筆畫開始練習,能自成一家嗎?學樂器,基本功也是如此重要。
基本功雖然枯燥無味,但是就像蓋房子,只有地基越扎實,越堅固,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
老師老老實實,不急於求成,一步一個腳印的教孩子基本功,可能會被家長覺得在忽悠,或者拖課時賺錢。甚至被人不理解,但會長久!所以,一個會教孩子打基本功的好老師真的很不容易!因為他們一直在堅持自己,也都清楚鋼琴教育和學習都是一門學科,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腳貓功夫雖然能走一陣子,可是基礎練好可以走一輩子!
所以孩子剛學沒多久就想著考級彈曲子的家長,一定要體諒在為孩子打基礎的鋼琴老師啊!
06
樂理那些我都聽不懂要不要陪著她練呢?
如果可以,請你一定要陪著孩子練琴。因為,孩子需要你!
但是陪孩子練琴,她想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監工」。在孩子練琴的時候,很多父母雖然也在旁邊,但他們不是「陪伴」,而是「監工」,不斷地挑孩子的毛病、訓斥孩子。
我之前在網上看見一個采訪,一個女學生,去年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了。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從來不懂什麼科學育兒,也不懂如何去引導、培養孩子的習慣,孩子關於學琴的事情全都交給了老師。但就是這樣的老兩口,養出了個音樂學院畢業的女兒。
接受采訪的時候,她不止一次地說:「小時候,我在客廳練琴,媽媽就著燈光納鞋底,偶爾抬頭,母女倆相視一笑,然後低頭各干各的……那種靜謐、溫馨氛圍,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看完采訪以後我時常在想,這位媽媽雖然沒文化,但是她認真做自己的事情、不打擾孩子,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教育了吧。
就是這么奇怪,有些父母煞費苦心地盯著孩子練琴,一個錯誤一個錯誤地糾正,到頭來惹一肚子氣,還被孩子埋怨;有些父母,只是陪在孩子身邊,安安靜靜做自己的手頭工作,看似不上心,但孩子卻很爭氣。
所以,就算你不懂,但是在孩子在上鋼琴課的時候你一定要陪著他,至少也可以在老師給孩子講解的時候聽懂一些,而不是你在後面玩手機!再例如孩子在家練琴,你千萬不要在旁邊刷劇看電視,聲音吵鬧環境嘈雜。別把孩子當成是毛澤東鬧市中讀書,陪孩子練琴,一定要孩子一個良好的練琴氛圍!
07
「鋼琴考級一定要考嗎?」
其實關於考級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爭議。有的家長在孩子剛學琴的開始就會一直和老師說,誰誰家孩子學了多久,考了多少多少級,我孩子學了多久以後我也要讓他考多少多少級。真的讓很多老師很頭疼。
其實考級制度設計的初衷,不是為了讓孩子那麼容易通過的。但是現在的音樂教學市場,由於家長的無知與虛榮,滋生了大量的無良考級老師,好老師也會被無知的家長「逼良為娼」去教考級,不然就收不到學生。無知家長和無良老師聯手毀掉了孩子對音樂的熱愛的最可貴的火種之後,導致孩子連滾帶爬過了十級以後,發誓與鋼琴決裂,徹底不再碰音樂了。
所以,為了考級讓孩子學鋼琴真的沒有必要!我們培養孩子學習鋼琴,是希望她擁有一技之長,是為了培養她的正確審美觀,是為了在培養孩子擁有一種特長的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抵禦誘惑,戰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優良品質。一個人能夠成功,不是變成藝術家,而是具有某種成功的素質,而這種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從小對孩子培養特長開始。
這些都不是只有考級了才能獲得的。如果孩子在收獲了考級證書時能夠開心,考級證書能夠激勵他努力練琴的話,在某一個時間達到了可以考某個級別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考試試,什麼時候考什麼級別一定要聽從老師的建議哦!拔苗助長式的跳級只會毀了孩子!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為了考級而考級,強迫孩子,從而讓孩子失去了對鋼琴的學習興趣,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08
孩子不想學了,我應該讓她堅持學下去嗎?
之前小編就發過一遍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
不想學習,幾乎是所以孩子的通病。在我給孩子上課的路上也遇見了很多。有的家長和我說,「孩子這段時間太累了,剛上小學作業多,和我說不想學了,我想想也是!要不先給她停一段時間吧,先不學了,等以後再說吧。」也有家長和我說,「孩子前幾天有和我說不想學了,但是我那天晚上和她談了談,她說她還是有點想學的也是喜歡的,但是就是現在比較難了就有點想放棄了,我鼓勵了她很久,也有強硬的說讓她要堅持,所以她決定堅持下去,以後就麻煩老師幫她解決這些難題!」
其實,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放棄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學會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孩子!有時候父母也要學著「逼」孩子一把!
《家有兒女》中有一段對話,就是劉星和他媽媽說叫她應該教育他讓他學習!
學琴,是一件很幸苦的事情。當然並不只是學琴,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個階段都是幸苦的! 但是這些幸苦,在你堅持下去以後,一定都會有所收獲。
前段時間小編發的安吉的那篇文章相信大家都有看見,沙溢胡可兒子安吉彈不好琴都哭了,但抹掉淚,說了一句話!驚呆了一旁的媽媽!
安吉在彈不好曲子的時候不但沒有放棄,還抹著眼淚說「一定要彈好」一定融化了萬千老師和家長的心
當孩子遇到「不好聽」的或技術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時,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不能專心練琴,甚至退縮。
所以,孩子一旦說出不想學了,有可能是遇到了困難,此時,家長不要陪著唉聲嘆氣或輕言放棄,而要及時鼓勵,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或者給他講一些知名音樂家小時候的勵志故事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多聽或看示範演奏,找找彈不好的原因,把難點化整為零,一天解決一個,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興趣低谷。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琴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刻苦訓練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經歷枯燥苦逼的練琴生涯,有時候練不好琴還要被父母批評甚至體罰。
我們培養孩子學琴,並不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李雲迪,郎朗,一樣的鋼琴家,但是學鋼琴的時候,付出的汗水,和堅持,一定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你遭受過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
2. 應不應該為了考級而讓孩子學習藝術教育,原因是什麼
根據國家教育部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表明,
未來5到10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潛在規模達到了萬億元,並且增速驚人。
在大中城市裡85%以上小學生都在接受藝術教育。很多父母抱持的目的就是孩子能考到多少級。其實藝術教育就真的只是為了考級嗎?
3、博物館是學習知識的好場所
博物館特別適合大一點的孩子。因為過小的孩子無法理解文物展品的意義,而且博物館要求安靜,過小的孩子容易吵鬧甚至撞到擺設。大一點的孩子比較適合去博物館,可以從中感受到祖國五千年歷史的博大,也可以作為學習知識的儲備。詩人歌德說:“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系,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父母應該讓孩子擁有欣賞美和藝術的能力,並把它變成孩子和世界之間最美好的聯系。
3. 為什麼如今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學習藝術培訓班,但是依然不願讓孩子參加藝考
我們來聊聊,如今家長為什麼還是不太願意孩子參加藝考?作為一個多年的音樂專業的老師,見證了中國藝術類專業考試的成長過程。
其實現在的家長都是非常明白藝術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而且小時候都要帶孩子報名學習藝術考級班。 那又是什麼原因不讓孩子考藝考呢?首先他們認為藝術不算一種代表中國現今追求知識門類,從學校不重視藝術科目就能看出來。其二是因為藝術學生畢業後工作面相對較窄,工作有些不好找。
再說藝術也是非常花錢的專業,如今很多家庭依然不能支撐起孩子學習藝術的道路,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在這條藝術道路上行走,很多家長都不放心,感覺他們的孩子沒有學會什麼,不是一樣能吃飽飯的手藝,所以他們當然不願意讓孩子學習藝術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謝謝!
4. 教育路上家長 「拔苗助長」,藝術考級為何變了味
現代中國人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越來越多家長都非常支持自己的小孩兒去學習更多的藝術特長,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這件事情本身是好的,擴展自己的愛好,豐富自己是一件好的事情,似乎很多人有一點矯枉過正,過度在乎這些興趣愛好,導致原該有的情操培養變了味道。
一、遵循教育規律無論是去發展多樣的才藝,參加各種各樣的才藝培訓班,還是去參加那些課後輔導班,如果這是基於小孩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他的興趣愛好去培養,這件事情應該是值得提倡。很多時候是父母想要小孩去學習,才讓小孩去而沒有考慮小孩的意願和自身的學習特點
很多家長似乎在校外培訓這件事情上走的有點極端。可能還處於基礎教育學習階段,就會讓小孩子去參加所謂的奧賽班,學習一個才藝就一定要小孩兒各種各樣去進行考級,這樣的考級以及奧賽學習對於小孩的自身成長沒有好處,也不符合教育的規律,家長切勿在這件事情上揠苗助長,否則會帶來反面的效果。
5. 小孩學鋼琴有必要考級嗎
有沒有必要考級,要根據學琴的目的來定。 如果彈鋼琴純粹是為了陶冶情操,可以不考。 但是如果想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就必須要考。(否則的話別說混口飯吃,就連親戚朋友問起,小孩學鋼琴學怎樣了都沒法回答。考了級就可以說過了幾級)一般都建議考級,因為可以鍛煉孩子臨場演奏的能力,在考官面前,也算是一場小小的表演吧...。考級的曲目也不是一些無意義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的。
6. 家長對待孩子的考級考證應持什麼態度
我是一名小學生的家長,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課余時間學鋼琴、學奧數,忙著拿考級證書,為以後上更好的學校拿敲門磚。我不想孩子那麼累,但是又怕影響孩子以後的升學,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去考級考證呢?
專家:這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普遍意義的問題。目前,受市場利益和擇校潮流的雙重驅動,面向中小學生的各種考級考證及其培訓如火如荼。家長既看著孩子辛苦,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進與退的糾結中選擇了「隨波逐流」。對於處在不同學習階段孩子的家長而言,需要從著眼未來和立足當下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著眼未來,縮小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源頭上緩解擇校壓力,才能真正解放孩子和家長。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經與近20個省(區、市)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力圖省部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多數省市承諾,到2015年實現縣域內基本均衡;承諾對薄弱地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安排專項經費扶持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同時加強教師交流,逐步實現教育資源配置相對均衡。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程度的提高,家長讓孩子就近入學的意願會逐漸增強,孩子考級考證的需求也就隨之弱化。
立足當下,孩子是否去考級考證、考多少證,需要家長在這種社會潮流中保持清醒,做出理性選擇。可考慮遵循三個原則:第一,要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小學生身體發育有其階段性特點,背過重的書包、久坐不動都容易導致脊柱變形、損害身體。而且,孩子學習壓力過大,容易引起焦慮、敏感、抑鬱等心理問題。第二,明確發展階段目標。小學生除了要注重掌握基礎性知識,更要加強行為習慣、道德養成和同伴交往、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第三,尊重孩子個性差異。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智能是一種多元化結構,各種智能要素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多樣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作為家長,有機會也有責任去了解、發現孩子的智能類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的發展,而不是盲目地隨波逐流、追求考級考證。
7.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網友們對此建議持什麼態度
網友們對此都表示支持。
因為現在已經變成了應試的考試,這種藝考水平是很功利的。很多興趣班的評分不僅要考一級,還要考一級。每次去考試,教學內容都是一樣的,都在不斷的重復為了考試而教學。但是,到最後,這個證書一點用都沒有。只是社會上的藝術分級證書,很多學校不承認。為了考試而考試,不是對孩子思想的一種禁錮。孩子的想像力是最豐富的,但是不斷的藝術分級考試並沒有把他們的思維本身固化為對孩子的興趣,只是現在他們對孩子已經不感興趣了,是考試。這種學習興趣也變了,讓孩子苦不堪言,同時也讓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8. 如何看待現在孩子上興趣班考級這件事
如果孩子確實非常喜歡這些興趣班,那這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畢竟現在社會的競爭這么大,多學習一項技能就相當於給孩子的未來增加了一份競爭的籌碼。而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喜歡這些興趣班,家長去硬強迫他們學的話,那就真的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厭學的心理,這就得不償失了。本身學校學業上的壓力就已經讓他們感到非常勞累了,還要再去上自己不喜歡的興趣課程就更是壓力山大,而且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往往都很難學好,嚴重的還會出現厭學心理,對學習失去動力。浪費了金錢和精力,孩子到頭來什麼也沒有收獲到,還有可能出現厭學情況,真的是很沒有必要。
9. 鋼琴老師為什麼不讓孩子考級
說幾個比較困頓的點吧,現在考級的過關要求可謂低得令人發指,作為一個合格的鋼琴老師假如讓學生去考級,剛開始肯定是奔著高標准高要求去的,過了一段時間當你發現低標准低要求也能考過時怎麼辦,不讓學生考?家長非要要求考怎麼辦,讓他走人?還掙不掙錢?
學生只有5級水平,但考個8級也能憋著過,考不考?畢竟小地方考級證書還挺有廣告效應的,發幾個10級證書朋友圈對招生還是有效果的。
這就是現狀,錯的不是考級本身,而是考級帶來的利益和功利,有時候也想讓有能力的學生去考個9級10級,但後來一想又不敢撕開這個口子,撕開了怕家長一窩蜂要考。
10. 孩子學鋼琴一定要考級嗎
一定要考級。
你能問這個問題,我很理解。因為我當初也是這樣想的:我讓孩子學鋼琴的目的是讓他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並不是希望他以後靠鋼琴謀生。我不需要那個虛名,我也不需要拿等級證書來向周圍的人炫耀。
同時,我對鋼琴考級還有一個誤解:為考級做准備,孩子只練那幾首曲子,完全是應試,沒有必要。
偶爾我們也聽到別的家長說,孩子考完級之後對鋼琴完全沒興趣了,除了考試的曲子,其他都不會彈。
但是,考級有一個前提,就是家長一定要為孩子選一個好的、有良心的老師,這個老師會用大半年時間幫孩子全面提升彈鋼琴的技能,只用幾個月的時間練習考試的曲子。
如此安排,孩子的基本功與表演技能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