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親死亡,母親不肯撫養子女,屬於違法行為嗎孩子撫養權歸誰
母親不撫養子女屬於違法行為。母親不願意撫養子女要支付相應的撫養費,且要另行確定監護人。
法律分析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根據上述法律規定,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講,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法定監護人,負有撫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我國法律規定,父母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父母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子女在未成年期間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四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2. 失去撫養權意味著什麼
離婚時,放棄撫養權意味著孩子由對方撫養,自己支付撫養費。但如果有如下情形,協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訴,主張變更孩子撫養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15.離婚後,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的,應另行起訴。
16.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支持: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3)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17.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予准許。
夫妻離婚多半會在孩子撫養權的問題上發生爭執,可能忽視了監護權的問題。實際上,監護權和撫養權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婚姻法》第21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監護權基於親權而產生,撫養權基於血親(包括擬制血親)而產生,有監護權並不代表有撫養權。父母離婚後,監護權並不受父母之間婚姻關系解除的影響,夫妻離異後均仍應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因此,即便楊某和丈夫已經離婚,丈夫得到了孩子的撫養權,楊某仍對孩子有監護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孩子在心理發展和成長環境都受到了不良的影響,作為孩子的母親,楊某有權過問,更有權提起變更撫養的訴訟。
3. 放棄撫養權有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放棄孩子的撫養權,需要按月或者一次性支付撫養費,同時因為雙方感情問題孩子的探視權也會成為比較棘手的問題,孩子和你的關系會慢慢淡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 父母子女之間的法律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後子女撫養費的負擔 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4. 離婚後沒有撫養權的一方有什麼義務
法律分析:具有撫養義務,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夫妻離婚,無論孩子與誰共同生活,其父母都是合法的監護人,對孩子仍然負有撫養的義務。這種撫養義務不僅僅是每個月支付一定的撫養費用,還包括孩子其他正常的、超出了實際生活需要的花費;對孩子侵權給國家、集體或者他人造成的損害,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五十五條 離婚後,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養費的,應當另行提起訴訟。
第五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者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
(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者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
(三)已滿八周歲的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
(四)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
5. 離婚後沒有取得撫養權的一方有沒有義務撫養孩子
離婚只是夫妻雙方解除了婚姻存續關系,不再在一起共同生活。未成年子女則會根據實際情況判給某一方撫養權(同時擁有監護權)。
但是法律同時也規定了,另一方有對子女定期或不定期的探視權,這個需要雙方商量。也有撫養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不是說離婚了,兒女判給了一方,另一方就啥事沒有了,從此不管不顧。
6. 失去撫養權意味著什麼
沒有撫養權除了需要支付孩子的撫養費以及被控制探視權外在財產分割或是向對方要求賠償上並無優勢,但是獲得撫養權可以獲得更多的陪伴孩子的時間,可以親自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朝夕相處培養出更加深厚的母愛或父愛,畢竟長期居住在一起,耳濡目染,自然,感情會更加深厚;相反,無撫養權、不共同居住或生活的一方,與孩子的感情很容易日趨淡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放棄孩子的撫養權並不會導致親子關系的斷絕,只是意味著夫妻雙方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歸另外一方所有,放棄方應支付相應的撫養費用。但如果有如下情形,協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訴,主張變更孩子撫養權。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7. 沒有撫養權的一方有什麼義務
法律分析:多了一個探視權,其他一樣的。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父母離婚後,對子女的權利義務仍然存在,子女無論隨哪方生活,仍然是父母雙方的子女。夫妻離婚,無論孩子與誰共同生活,其父母都是合法的監護人,對孩子仍然負有撫養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8. 離婚後,沒有撫養權的一方對孩子還存在哪些責任呢
很多的人可能認為如果是在離婚之後,孩子沒有判給自己的話,那麼自己就不用付相應的法律責任。其實不然,即使是孩子,沒有判決給自己,也是要對孩子付出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說在法律把孩子判給母親的時候,那麼父親也是需要支付相應的撫養費用。父母對於孩子的監護權從來都不會根據離婚而消滅的,所以說,即使是雙方離婚了,另一方也是可以監護孩子。
如果是真的,為了孩子好,那麼父母雙方就不應該在孩子的面前發生一些爭吵,這樣只會讓孩子心理越來越不健康。並且沒有獲得孩子撫養權的一方,每個月都需要支付孩子的撫養費用,如果說長期的沒有進行支付的話,也是可以進行上訴。
9. 沒有撫養權的一方孩子有贍養義務嗎
觀點一:即使父母一方未盡到撫養義務,子女仍然需要盡到贍養義務,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強制義務。
觀點二:未盡子女撫養義務的父母,子女可以不盡贍養義務。因為根據權利義務關系,先前未盡到父母撫養義務,其後喪失要求子女贍養的權利。
在司法實踐中,通常會採用觀點一,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扶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該條款屬於強制性條款,也就是說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屬於法律強制性義務,該義務應當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
理由:第一,因為父母撫養子女以及子女贍養老人不同於純粹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父母若不要求贍養就可以放棄撫養義務么?這顯然是不可以的。
第二,身份關系不屬於一般權利義務范疇,是否盡到扶養、贍養義務很難舉證,訴訟難度非常大。
第三、以親情為紐帶的贍養扶養問題,都通過法院訴訟解決,會激化家庭矛盾,不利於社會和諧。
第四,這也是我國幾千年來倫理綱常、家庭美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