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
以下三方面的功課必須做足: 1、保護引導孩子的很多興趣稍縱即逝。面對孩子的各種表現,家長的應對、處理一定要聰明、妥當:A、扔書這個過程除了可以鍛煉孩子的肌肉力量以外,還是孩子對於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一種早期試探:扔下去—撿起來—再扔下去—再撿起來……孩子希望看到這種因果可以不斷持續下去,直到他疲倦為止。家長別嫌煩,陪他玩,過程中記得抓住一切機會翻開畫書內頁,向孩子展示裡面絢爛的色彩,以引起閱讀的興趣。 B、撕書這個過程一樣可以鍛煉孩子小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有些書你還有用,有些又太貴,就這么撕掉誰都心疼,但明令禁止又會剝奪孩子發展的機會。建議家長可以將自己的、貴重的書籍收藏好,同時提供一些廉價的書報給他撕,最好還是好撕的、不會因為頁角太硬、太鋒利而割傷孩子手指的那些。同時一定記住:為免孩子的興趣僅僅停留在破壞,孩子撕完以後你可以帶著他一起重新裝訂,甚至可以重排故事順序,做一本屬於自己的小書。C、說書喜歡「說書」的孩子多數也愛聽故事。煞有介事的講述不過是對成人世界的一種模擬,但因為閱讀、理解和口頭再現能力都有限,尚無法講到大人一樣完整,只能做到形似。但就是這一點形似,孩子都已經投入了很多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家長應給予適時的鼓勵和引導,切忌訓斥孩子無中生有,因為這不是胡編亂造,而是想像創造。D、倒著看書也是一個模仿父母的例子。也許孩子覺得大人看書的樣子很酷,也許他覺得這樣做代表自己長大了。孩子選擇擺一個讀書的甫士來表示長大,總好過他學說粗話來標榜成熟。所以家長不應嘲笑,也不要簡單地命令他將書掉轉過來,而應首先贊賞他的熱情,誇獎他的姿勢很像那麼回事,然後找個時機引導他發現自己的錯誤:不識字的孩子看不出文字的正反,但應該可以發現圖畫與現實生活中的正反不同。 2、以身作則家長在埋怨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一年下來又能讀幾本書呢?忙會是一個原因,沒有讀書的習慣恐怕也不能排除。但為了孩子將來的成功,您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自己呢?就算真的忙得不可開交,平日看電視的時間總有吧?拿一點出來設定一個讀書時間;自己真的看不進書去,買本家庭教育或消遣類的雜志讀讀,就是看看報紙、當當陪讀也好:一家三口人手一卷,那種安謐、祥和的氛圍,會成為孩子一生中永不磨滅的回憶。 3、創設環境有人說過,一個人的家裡有沒有書櫃、書櫃有多大,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品位。同樣道理,你的家裡案幾床頭,書本是否隨手可取,也可以看出你的孩子能夠受到多少書香的浸染。由興趣而生的閱讀應該是一件自然、自主、快樂無比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硬把書本塞進孩子手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個便利、愉悅的環境,對孩子做出積極的暗示,讓孩子自然、自覺、自主地閱讀。比如在家中,可以考慮為孩子度身布置一個閱讀角,溫馨、潔凈、明亮,書本散布四隅,讓孩子置身其中便手不釋卷;出門去,也應盡量尋找一些適宜讀書的環境。能去圖書館當然好,就算在野外也沒有關系—在樹林中掛起一張吊床,再隨手丟給孩子兩本書(當然你得記得帶) ,他自己看也行,你來「照本宣科」地朗讀不錯—當家長你稱職,遣詞造句還是作家們厲害……有了你的引導,有了你的垂範,有了你創設的環境,哪個孩子還會吵著嚷著要看電視、打游戲機!把這種興趣變成一生的熱愛, 自然水到渠成。 我們都聽說過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也都清楚兒童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和局限。所以在早期閱讀問題上,在做到以上三點之後,我們還必須謹記「按部就班、量體裁衣」
『貳』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3、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以孩子為主導
如果你的時間允許,和孩子一起讀書,年齡小的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和關注點孩子指哪裡就講哪裡,而不是大人按照自己的習慣強行為孩子一頁一頁的閱讀,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強迫感。孩子再大一些,四歲左右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評價書中的內容,效果將更加理想。別要求孩子一字不差的復述內容,別總是打斷和糾正孩子的復述過程,這時只關注孩子對書的興趣就好。
『叄』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要和他一起去閱讀。
我認識一些家長,為了很好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天抽出時間來創造一個閱讀氛圍,讓孩子也去感受,去融入,這樣堅持,可能過一階段,可能是半年 也可能是一年,孩子才能養成那個閱讀的興趣或說習慣。但是其實堅持很難,因為大人總有很多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想堅持下來不容易,而且父母一起去創造這個氛圍更不容易,你們盡量夫妻兩人一起去創造那個氛圍。
比如, 晚飯後 陪孩子散散步,然後回家一起和孩子閱讀,時間你們自己定(鑒於孩子還小,半小時就差不多了,以後養成好習慣的話,他自己也會願意延長那個閱讀時間)。
這個閱讀爸爸媽媽都要去參與,你們各看各的書,期間誰都不和誰說話(你們大人如果實在不願意讀,也要裝個樣子,手機要靜音,就是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就半小時,應該不難吧)。
至於不認識的字,我自己的的例子是--我小時候不認識的字就自己去查。可能你孩子還小,不會查字典,你這樣,先陪孩子讀一遍那篇小文章,途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他一起查,教他查字典的方法,然後把查到的拼音標在不認識的字上面。把所有不認識的字都記下後,讓他自己去閱讀。這樣既認識了字,也學會了查字典的技能。不要直接告訴他,否則他有個依賴心理,養成習慣遇到問題都直接找你去幫他解決。做父母的主要不是為孩子解決問題,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讀完後,讓孩子告訴你他理解到了什麼,讓他暢所欲言,就算他沒理解到重點也沒關系,別勉強他。不要把你自身對那篇文章的理解強加到孩子身上。他怎麼理解都可以,你們父母也可以談談你們對自己所讀的文章的理解,告訴給孩子,他不懂也沒關系,讓他能感受到你們也認真讀了,讓他能感受到那種認真的感覺就好。
『肆』 父母該如何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引導孩子進行高效閱讀呢
每一個人的成長總會遇到各種困惑,而一本好書,可以讓孩子在困惑的時候,找到一扇解惑之門。寒假裡,家長如果可以讓孩子能喜歡閱讀、愛上閱讀的話,那孩子一定會從中受益良多。父母該如何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進行高效閱讀呢?
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邏輯、記憶和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語言和文化素養,讓孩子有卓越的學習力。寒假裡,家長需要帶著孩子多閱讀。
『伍』 如何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奧維爾?普瑞斯特科
閱讀能開闊孩子的視野,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閱讀能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豐富,更容易讓孩子成為自己心靈的主人,令孩子更通情達理,也因此能帶給孩子安全感;閱讀還能改變人的氣質,曾國藩說過一句極為精典的話:「書味深者,面自粹潤。」意思是說,讀書體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純粹、滋潤。閱讀的好處真是說也說不清。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不過很多父母困惑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太喜歡閱讀,自己也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下面我想提供幾個方法供家長參考。
一、營造家庭閱讀氛圍
一個家庭中父母如果愛好閱讀,家庭必然會有很好的閱讀氛圍,這是引導孩子愛上閱讀最好的方法。如果家長回家後就坐在電視前看肥皂劇或電腦前聊天是很難培養出愛上閱讀的孩子。適合孩子看的書盡可能擺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這樣便於孩子隨時翻閱。每天最好有半小時到一小時固定的閱讀時間,全家坐在書桌前讀書。
二、探索親子閱讀方法
親子閱讀方法有很多,有家長和孩子一起大聲閱讀,有家長和孩子分角色朗讀等等。帶孩子閱讀時為了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可用設置懸念法。例如,我帶女兒閱讀《窗邊的小豆豆》前,我問女兒:「你最喜歡的學校應該是怎麼樣的呢?」女兒把她想像中的好學校的模樣告訴我,我說:「有一所學校叫巴學園,比你想像的還要好,你願意看看是怎樣的嗎?」她立即很期待讀這本書了。還有一位家長介紹經驗時說:「孩子開始不肯自己閱讀,我把故事只講半截,每當講到精彩之處,就拍拍他的小腦袋:『你看,9點了,該睡覺了,就講到這里吧。』他無可奈何。等到第二天又要我講時,我說:『媽媽今天沒時間,你自己看吧。剩下沒多少了,不懂的自己看拼音。』為了看到結局,他不得不自己看。」
聊書法也是值得推薦的親子閱讀法。下面來看看這位媽媽是怎麼做的。「少年版的《三國演義》買來放了一年他都沒看,我就買了含有『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小故事的民間故事書。等他看完後,我開始引導:『諸葛亮神不神啊?他還會三氣周瑜、大擺空城計呢,可厲害了!』他馬上來了興趣。就這樣,被冷落的《三國演義》又被他捧來看。還有英國作家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我說:『如果我們把家搬到荒島上住,周圍什麼也沒有,我們能活下去嗎?』他問:『怎麼吃飯啊?早餓死了。』『可是有這么一個人,他很頑強,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你相信嗎?』隨後我選擇一段最精彩的故事情節講給他聽,他便來了閱讀的興趣……」
還有換姓名法也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我把故事裡的人物名字換成女兒和她朋友的名字,她會聽得哈哈大笑。有時我還把我們的朗讀錄下來,聽著自己的錄音,女兒也會很有成就感。
三、舉辦小小讀書會
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舉辦小小讀書會,推選出主持人,讓幾位孩子共讀一本書,一起探討書中人物。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為了能多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會好好讀書的。
四、用其他興趣帶動閱讀興趣
例如,女兒以前喜歡看電視,我就把與她所看電視內容有關的書買回來,結果她覺得書變得有立體感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慢慢體會出書比電視更能讓她享受的地方。她喜歡旅遊等,每次去旅遊前後我們都會查閱與所去地方有關的歷史、地理、人文知識。
五、寫讀書筆記
看完書後,除了口頭交流閱讀體會,還可把感想記錄下來。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在網上開通博客,把閱讀感受寫成博文,這樣不僅做到以讀促寫,還可吸引到很多有共同閱讀興趣的孩子。
六、經常帶孩子逛書店
書店裡有濃厚的閱讀氛圍,孩子會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置身於書的海洋也會覺得自身的渺小,這會更加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以上談了引導孩子閱讀的六種方法。另外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引導孩子閱讀時選擇圖書也很重要,一定要根據不同年齡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書。
對於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建議讀一些繪本故事,也就是圖畫書,比如《愛心樹》《爺爺一定有辦法》《霸王龍》《小房子》等。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主要通過圖畫、聲音和線條來認識世界。如果這個時候能把適合他的書帶給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愛上閱讀。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孩子可以閱讀類似《窗邊的小豆豆》《神奇校車》這樣的圖書,這些書通過故事,把諸如活潑、誠實、善良等理念傳遞給孩子。三四年級的孩子開始由形象思維到概念思維過渡,這個時候孩子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書,比如《夏洛的網》《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等五六年級的孩子需要閱讀大量的科普書籍,比如《昆蟲記》《大網路全書》等。
我覺得父母還要懂得讓孩子愛上閱讀大多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畢竟小孩子更喜歡運動,而要求靜下來的閱讀會讓孩子覺得單調乏味,所以孩子一時對閱讀沒有太大興趣,家長千萬不要著急,要注意用語言激勵孩子,不要把「不愛閱讀」的標簽輕易貼到自己孩子身上。
引導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家長是首要人選。只要願意行動起來,每一個父母都可以成為孩子閱讀的導師,讓我們攜起手來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吧!
『陸』 家長如何才可以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平時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很喜歡閱讀,每天都會利用空閑的時間閱讀,但是有些孩子一看到書就想睡覺。其實閱讀這種事情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靠天賦,而是靠後天的培養,尤其是家長,一定要做好引導,這樣才能夠,讓孩子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夠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呢?
睡前閱讀和講故事
很多家長忙碌了一天本身就已經非常累了,回到家中還需要帶孩子,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所以就想著趕緊把孩子哄睡覺,然後可以有自己的閑暇時間根本就沒有想過給孩子講故事,反而覺得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非常麻煩。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想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孩子睡覺之前,家長可以適當講一些睡前故事,例如童話故事,小說,寓言故事等,講得多了,孩子就會對這些故事感興趣,時間長了孩子自己也會找書看。
『柒』 家長怎樣引導孩子閱讀
孩子要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和培養他優秀的閱讀能力。當孩子有一定的閱讀興趣,就會自己去閱讀並從中獲益,父母的任務就是正確的引導孩子進行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一、由易至難,由淺至深
讓孩子進行閱讀,首先要讓孩子把單字准確的念出來,並了解單字的意思,在這過程中,需要父母耐心地聽孩子發音,以糾正他發音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音出現了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對字義的理解,也會影響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只有孩子順利通過了每一個單字閱讀,及理解字義,他才能逐步地朗讀詞、句、段落甚至整篇文章。
二、讓孩子讀給自己或別人聽
父母可以用錄音機把孩子平時朗讀的聲音錄下來,再放出來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能注意到自己在哪裡存在發音或語調的問題。當孩子在閱讀方面有很大進步時,不妨讓他在家人或其他人面前朗讀一段詩詞或文章,在大家的掌聲中,可以讓孩子獲得鼓勵,對閱讀產生更大的積極性。當然,父母也不是動不動就讓孩子「表演」,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厭煩的感覺。
三、鼓勵孩子大膽表現自我
有的孩子生性比較膽小內向,因為害怕念錯而不敢在大人面前朗讀,或者讀的時候,聲音很小,讀得毫無感情等。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善於捕捉孩子的優點,並給予鼓勵「你的口齒很清楚,要是聲音再大點就更好了」「你的發音很標准呀,要是再投入點感情就更完美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膽怯的心理,讓他表現得更優秀。
四、對孩子的朗讀給予評價
孩子朗讀時,家長要專心聽,朗讀之後,應該給予一定的評價、分析,評價時不要很籠統地說「好」或「不好」,這樣不利於孩子朗讀水平的提高,也容易挫傷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對孩子朗讀進行分析,讓他知道哪個地方讀的好,哪個地方需要改進,這樣才能讓孩子的閱讀得到真正的進步。
五、引導孩子在閱讀中求知
閱讀並不是讓孩子讀死書,死讀書。在孩子每朗讀一篇故事之前,應該先和他一起了解下故事的大綱,孩子每讀完一段或一篇時,家長都可以引導孩子說說他的感想的體會,啟發孩子在朗讀中思考,在朗讀中求知。
『捌』 作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讀書和學習
孩子學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ica83ZeinEsThCQe5q7I6A
在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閱讀理解,小學老師經常給孩子布置的一項學習任務就是「朗讀課文」,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們往往要求孩子通過讀課文,去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等,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這里有20課的閱讀哦。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玖』 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閱讀
家長正確引導孩子閱讀:
閱讀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發展孩子的思維。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創設各種情景,啟發孩子思考,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比如,可以讓孩子續編故事的結尾,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如猴子撈月亮的故事。
孩子最初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的朗讀,他們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閱讀」,傾聽、講述是孩子的主要閱讀方式。家長每天應當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為孩子朗讀,不僅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家長在與孩子一起看書時,不僅要求孩子認真閱讀,還應要求孩子認真去理解,通過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可提出一些觀察性的問題,如烏鴉喝水的問題。
家長在在陪孩子閱讀完畢後,應當和孩子進行有目的的交談,以此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思想動態。比如和孩子一起閱讀唐李嶠的《風》(解落三秋葉,吹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一詩時,知道這是首對仗十分工整的詩,如三、二、千、萬的對仗,解落、吹開、過江、入竿的對仗,三秋葉、二月花、千尺浪、萬竿斜之間的對仗,從而在讓孩子理解詩歌的同時,增長孩子對古詩詞的認知。
所以我們要積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在讀中學、讀中長,從而汲取書中的營養。閱讀一本好書,不但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更能凈化孩子的心靈。
『拾』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引言:讀書對孩子來說有很多的好處,每個人都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所成就。多讀書不僅可以充實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獲得知識,增廣見聞。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孩子閱讀不僅僅是閱讀一遍就好,還要讓孩子在書上做好筆記,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牢記書中的知識。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懂得筆記對於閱讀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書本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經常做筆記就能夠促進思考。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看到優美的語言或者精彩的片段,用筆記下來,在學習當中就可以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