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該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一個父親家長會的演講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幹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的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於是,終於放棄原先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裡就充斥了呵斥、不滿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暴躁,黔驢技窮時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每到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跟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最後,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1、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無論什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
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范圍內,我們只有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她(他),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2、也許可能是一種幸福,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里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言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么優秀,你要教育,你反復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3、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
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與這些,學校不因為這個而歧視,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4、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之前我似乎已經說透。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也離成功遠著呢?
5、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准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復的准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准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盡管我准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貳』 父母六年怎麼陪伴我學習的
母親陪伴我成長
母親,一個神聖的名詞;母親,一個偉大的靈魂;母親,一個孩子的榜樣。冰心先生曾對母親發出深沉的感嘆:母親啊!撇開你的憂愁,容我沉在你的懷里,只有你是我心靈的安頓。母親,一位平凡中又帶點不平凡的母親。母親,一位總陪伴孩子身邊,靜靜看著他們成長的母親。
母親,說的沒有做的好看。每當我傷心欲淚時,她無聲息地,什麼都不多說。:「傷心時你就畫個笑臉吧,只有你笑了笑臉才會笑哦!」說著,又立馬拿著一支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大笑臉,我也畫了一個圓圓的笑臉。畫完後,兩人不約而同都笑了。我一直牢記母親教我的笑臉,每每遇到不順心時,在紙上就會多了許多有趣的笑臉,母親並不嫌棄我話的凌亂不齊,反而會一如既往地鼓勵我再畫下去。母親,是她陪伴我走過成長中的不如意。
母親,或許與其他母親一樣非常嚴謹地做事。我不是個細心的孩子。小學老師曾說,只要有一點點細心或許就能得滿分了。所以我也有作業忘帶,忘寫的經歷。剛步入初中,一次數學作業沒及時完成,被老師大批了一頓,而我也總是反省自己什麼時候離開「草率」。在寢室中母親也多次打電話來說,叫我下次一定要注意,要仔細。我聽在耳邊,記在心裡。周末回家,母親總會問上一兩句:「今天作業寫好了么,沒有再落掉吧。」我總是檢查後再回答:「嗯。」她擔心我學習下降,主動問老師哪些好的教材、練習,讓我在家多做。而我有時懶惰了,她總會瞄我一眼,那時我心中充滿了窘迫感。母親,比我還要細心的態度,總會幫我記住小事,我想她能幫助我走向光明的人生。
母親,眼角露顯點點斑紋,手中布滿這繭,發際中藏著幾根挑白的銀絲。那還是不到四十歲我的母親嗎?以前,我總不安分地依偎在你的身邊,一步也要緊貼著你,我會害怕你會不見,連睡覺都要與你擠著一起睡。我認為,這樣溫暖是直達心房。而這樣的我總會惹你不開心,你嚴厲批評我後,背影是偷偷地在為我抹淚。你那熟悉的身影讓我感動。你一起和我寫下了人生中的「愛」。
偉大的母親,只有你陪伴我度過人生,陪伴著我成長!
『叄』 父母究竟該不該陪孩子學習,怎麼陪才是對孩子好
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家庭氛圍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寫作業,大人卻在旁邊玩手機、看電視,這必然會導致孩子沒有心思做作業,只想著去玩。而如果父母懂得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孩子寫作業時,大人在旁邊認真地看書或做事情,就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孩子自覺模仿父母的行為,認真地完成自己的作業。
『肆』 孩子「居家學習」,父母如何陪伴才最有效
孩子「居家學習」,父母如何陪伴才最有效?
孩子在家裡學習學習效率肯定是受影響的,由於校園內有好的學習自然環境,有教師的監管,假如在家裡父母守候孩子去學習有一定的協助功效,可是父母實際上難以解決全部的難題,父母只有從旁監管,而且給予一定的服務保障。
小孩子的學習實際上沒有那麼多花哨的物品,大家成人明白學習的必要性,了解學習是事關到自身之後職業發展的發展趨勢的,是事關到之後自身能賺要多少錢的很重要,可是小孩子不明白啊,小孩子感覺學習挺無趣的,
這東西挺難,我學不懂我不願意學了,他觀念就那麼簡易,你也就得對他說學習有效有難點沒事兒父母能夠幫你處理,再不容易你能找教師幫助,這個東西你是一定要把握的,對你之後有協助的。
『伍』 父母如何陪孩子學習
現在很多家長都陪伴孩子學習,甚至有的家長不工作就在家裡專門陪讀。
但是這樣做真的好嗎?
當孩子的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時,有的家長會說:
我連班都不上了,陪著你,你就考這樣的成績,對得起我嗎?
有一句話說得好: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但並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最好的。
陪伴也是分種類的,單純的耗時間的陪伴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還會增加彼此的怨氣,父母會覺得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子女則覺得被監控。
對於父母陪伴孩子成長、學習這件事來講是要講究方法的。
許多家長都在陪伴孩子做作業,從培養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來講,開始的陪伴是必要的,等到孩子形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後,才能慢慢放手,讓孩子形成自覺高效學習的良好習慣。
許多家長,覺得陪讀就是:
孩子在書桌前學習,自己只要坐在他身旁/身後就好了,織織毛衣玩玩手機看看電視劇,看見孩子不專心立馬把他"揪"回來,這就是認真負責的好家長了。
事實可不是這樣,陪讀時候,你和孩子應當保持同樣的狀態,你們共同學習,保持安靜而積極的氛圍。
而不是孩子在學習,你在旁邊玩,會容易讓孩子心生"憑什麼"這個問題,你手中的手機也對孩子是很大的吸引,想要小孩子專心,首先把能影響到你們倆的東西都要拋開。
高質量的陪伴,是以身作則,投入時間的同時也要注意互動交流。
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信任,鼓勵和尊重,相信他自己能駕馭自己的學習生活。
在孩子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時,家長都會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困難,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而很多家長總象審判官一樣,對孩子挑剔指責,永遠都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失望,讓孩子時刻感到來自家長的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