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認知的評估包括哪三個方面
以老年人為中心,本著尊重老年人的原則。
2、評估內容以客觀、准確為原則。評估者應具有認真、客觀的態度,不能因為時間倉促,評估內容多而敷衍了事;也不能因為不了解評估內容生搬硬套。綜合評估老年人健康時,應對老年人認知、語言表達、情緒及周圍環境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評估內容與老年人實際情況不符。評估中,發現不明確的問題,應反復詢問並仔細觀察確認。
3、動態評估原則:入院、出院評估;病情變化及功能狀態改變而評估;手術後應評估;生活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應評估。
4、遵循個體差異原則。老年人個體差異明顯,應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來評估,雖然有疾病共性的表現,但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反映出疾病非典型的臨床症狀,其症狀、體征不明顯,因此評估要因人而異。
一、老年人軀體評估:
評估者採取詢問、體格檢查、及評估量表完成。了解老年人身體狀況,特別是症狀、體征的表現,健康史、用葯史及日常生活情況。通過體格檢查,客觀地評估老年人基本身體情況,為及時准確地完成治療、護理提供基本的信息資料。
內容包括健康史(既往史、檢查項目結果)、體格檢查(生命體征、全身體檢、休息與睡眠、進食情況評估、營養狀況評估、糞便的評估、尿液的評估、舒適的評估)。
二、老年人心理社會評估:
方法包括會談法、觀察法和心理測驗法,可通過國際通用量表評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評估包括認知功能、情緒與情感、心理特徵、環境、家庭、經濟、社會支持等。臨床常進行的評估內容是認知、焦慮和抑鬱。
四、老年人生活質量評估:
生活質量又可稱為生存質量、生命質量、生命素質等。評估方法包括訪談法、觀察法、自我評價法及生活質量測定量表。
五、老年人認知功能評估:
認知是集體認識和獲取知識的智能加工過程,涉及學習、記憶、語言、思維、精神、情感等一系列身體、心裡和社會行為。目前臨床上最常適用於老年人認知狀況評估量表有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及簡易操作智力狀態問卷。內容包括感知障礙;學習、記憶障礙;思維障礙;痴獃等。上述認知障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除器質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由精神疾病所致,如神經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綜合征、抑鬱症、強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躁狂症、躁鬱症等。
㈡ 怎麼判斷篩查老年人是不是患有認知症
認知功能是由多個認知功能組合而成,包括記憶、計算、理解、執行能力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會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語言功能、認知功能等障礙,嚴重者會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影響認知老化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狀況、生活行為方式、教育背景、心理狀態、激素水平和遺傳、疾病等。老年痴呆及醫學上稱為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認知障礙中的常見病。金霞芳介紹道:「目前在對於老年認知障礙的篩查中,最具有影響的是mmse量表,也是常用量表之一。」如果評分分數為27-30分,則認知能力正常;如小於26分則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如果文化程度在中學以上且≤24分、小學≤20分、文盲≤17分說明重度認知障礙,即達到痴呆。
對於老年人認知障礙的預防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針對病因採取防治措施,如降糖、降壓、降脂,補充雌激素、服用非甾體抗炎葯,如阿司匹林。第二,合理飲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軟磷脂和維生素。在飲食上,提倡地中海飲食,即食用非精製穀物、水果、蔬菜、豆類、魚類和橄欖油。多補充維生素b、e、c和葉酸進行抗氧化。第三,加強鍛煉,老年人應多進行如太極拳、瑜伽、散步等有氧訓練。同時也應持之以恆地進行如拼圖、背唐詩、織毛線等認知訓練。第四,長期保持好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也對預防老年認知障礙有很大幫助。「老年人應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經常對心理不良情緒進行調節。」金霞芳補充道。
㈢ 老年人功能狀態的評估的三個層次及意義
功能狀態的評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高級日常生活能力三個層次。
1.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是老年人自我照顧、從事每天必需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如衣(穿脫衣、鞋帽,修飾打扮)、食(進餐)行(行-走、變換體位、上下樓)個人衛生(洗漱、沐浴、如廁、控制大小便),這一層次的功能受限,將影響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ADA不僅是評估老年人功能狀態的指標也是評估老年人是否需要補償服務的指標。
2.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在家中或寓所內進行自我護理活動的能力,包括購物、家庭清潔和整理、使用電話、付賬單、做飯、洗衣、旅遊等,這一層次的功能提示老年人是否能獨立生活並具備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3.高級日常生活能力:反映老年人的智能能動性和社會角色功能,包括主動參加社交、娛樂、職業活動等。隨著老年期生理變化及疾病的困擾,這種能力可能會逐漸喪失。例如,股骨頸骨折使-位經常參加各種社交和娛樂活動的老年人失去了參與這些活動的能力,這將使這位老年人的整體健康受到明顯影響。高級日常生活能力的缺失,要比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的缺失出現得早,一旦出現,就預示著更嚴重的功能下降。因此如果發現老年人有高級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就需要及時作進一步的功能性評估。 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
㈣ 關於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評估,主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1、不是家屬可以評估的,需要由經過專門訓練的護士進行評估,最好有醫生參與評估。
2、先做成套認知能力評估,發現認知問題出現在哪些方面,如果需要則進一步做單項評估。
3、《痴呆原來可以很快樂》從痴呆進展的五個階段,通過松爺爺、花奶奶一家祖孫三代的五個人物,描繪出相關於老年痴呆的近70個生活趣事,配以醫生的專業解釋和照護建議,使讀者形成了對於痴呆的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全面認識,並可以按圖索驥似地去對照了解自家老人是否已經出現了痴呆的跡象,或者已經發展到了痴呆的怎樣程度。
㈤ 老年人能力評估是怎麼樣的
老年人評估的步驟:
1、收集資料:首先必須對老人的基本功能情況有所了解,如關節活動范圍、平衡性、肌力等,以確定其殘存的技能和缺陷,以及是否需要專門的設備如輪椅、步行椅、還應確定感知和認知功能。
2、人員組織:每次評估至少有2名評估員,評估員需出示評估員證,已取得老人及家屬配合。採用詢問法和觀察法評估,觀察老人實際操作能力,而不是單純依賴回答。
3、量表使用:採取總的指令,如穿衣、進食也可以基於具體的指令按照先簡單後復雜的項目進行。
4、評估報告:逐項填寫老年人能力基本信息表,錄入資料庫,系統自動評分,確定能力等級,評估員、老人或照顧者簽名確認歸檔,確保老人的隱私權。
5、動態評估:有初始評估(准入評估)、定期評估、及時評估。
老年人能力評估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一般醫學評估、身體功能評估、精神心理評估、感知覺與溝通能力評估、社會評估等等。
(1) 一般醫學評估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醫學診斷,它是一種以疾病為中心的診療模式,評估的目的在於確定患者有何疾病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
(2) 身體功能評估通常是評估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對老人進食、洗澡、修飾(洗臉、刷牙等)、穿脫衣服、大小便控制、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等能力的評估。
(3) 精神心理評估主要是對老年人進行認知功能和情緒狀態等的評估。比如畫鍾實驗等。
(4) 感知覺與溝通的評估主要包括對老年人進行意識水平、視力、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評估。
(5) 社會評估主要是對老年人進行社會參與能力的評估,比如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時間/空間定向力、人物定向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評估。
㈥ 老年人認知的評估包括哪幾方面
老睜拆年人認知的評估包括哪幾方面?
A.思維能力緩游
B.語言能力
C.推理能力
D.解決問題的能力
E.定向力
正確答案: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擾早銷定向力
㈦ 老年人認知狀態評估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認知障礙是指腦局部組織病變或受損而產生的對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功能的損害。通常,多被用以描述機體正常老化和阿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之間的過渡狀態的症狀表現。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程度較輕,尚未達到痴呆嚴重程度,症狀表現也有波動性,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功能輕度下降,下面列舉一些主要的臨床表現。 1 記憶損害:近事記憶困難,遠事記憶力正基碰常,主要表現為回憶詞彙或物體的記憶障礙。 2 注意力障礙:表現為專注於某一事物的能力下降。 3 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減退:對新事物的理解和反應能力下降。戚歷 4 語言運用能力下降:表現為語言的理解、表達有障礙,有時可出現病人高鋒搜選不出合適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圖。 5 視覺空間功能障礙:如患者畫幾何圖形,或搭積木試驗能力下降。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可用定量化的認知評估作業量表進行測量及評價,常用的量表有神經心理學測驗量表,簡明精神狀態檢查量表。 診斷輕度認知障礙,症狀必須持續存在,時間不少於2周,同時必須排除意識障礙。但以上症狀逐漸加重時必須注意和痴呆鑒 1.口語表達能力的康復訓練:先要進行舌肌、面肌、軟齶和聲帶運動的訓練,以使語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復。發音訓練最簡單的方法是結合日常生活令患者與人交談。 2.聽理解障礙的康復辦法是教患者看訓練者發音時的口唇動作與聲音的聯系,並配以物或圖,以達到理解目的。 3.文字理解力的康復訓練:讓患者看物或畫,或以指字復述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 4.書寫的康復訓練:應從寫患者的姓名開始,漸至抄寫詞句,直至寫短文,用左手寫。應利用尚保留的語言功能進行上述訓練,如有的老人患中風失語,但還能唱歌,則應鼓勵其唱歌。經2~6個月的訓練,失語症狀可不同程度地恢復,但只要語言未完全恢復,仍應堅持康復訓練。有的患者甚至經過5年時間,語言功能才完全恢復。 語言康復訓練最好在家中由家屬幫助進行。因沒有干擾,且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比在醫院內進行更為有效。因中風老人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不同,故語言康復訓練一對一進行效果更佳。 總之,卒中患者語言和運動功能康復訓練效果的快、優、劣主要取決於家庭成員的關心程度。故一般來說,與子女同住者比不與子女同住的卒中老人功能恢復得快。此外,理療、超聲波治療、針灸及促進神經代謝葯物治療、活血化瘀通。
㈧ 老年人認知狀態評估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意識的改變從概念上分為2類。
一類累及覺醒(arousal),即意識的「開關」系統,出現一系列從覺知(awareness)到昏迷的連續統一行為狀態,臨床上區別為:①覺知(awareness);②嗜睡(lethargy);③意識模糊(confusion);④昏睡及昏迷(coma),這些狀態是動態的,可隨時間而改變,前後二者之間並無截然的界線,除此而外,類昏迷狀態和譫妄,也屬於意識改變並累及覺醒水平的范疇。
另一類「意識」是指精神(心理)活動的「內容」,即大腦的高級功能,涉及認知(cognition)與情感(affection)活動,此類意識改變的例子包括痴呆,遺忘,妄想及不注意(inattention)等,除深度痴呆外,此類意識改變並不累及覺醒水平。
意識改變的惟一正常形式是睡眠。
覺知或意識清楚是指完整而正常的覺醒狀態。
1.嗜睡 意識障礙的早期表現,患者經常入睡,能被喚醒,醒來後意識基本正常,或有輕度定向障礙及反應遲鈍。
2.意識模糊 患者的時間,空間及人物定向明顯障礙,思維不連貫,常答非所問,錯覺可為突出表現,幻覺少見,情感淡漠。
3.昏睡 患者處於較深睡眠,不能被喚醒,不能對答,對傷害性刺激如針刺,壓眶等會躲避或被喚醒,但旋即又熟睡。
4.昏迷:意識活動喪失,對外界各種刺激或自身內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無意識的活動,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喚醒,按刺激反應及反射活動等可分三度:
淺昏迷:隨意活動消失,對疼痛刺激有反應,各種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應等)存在,體溫,脈搏,呼吸多無明顯改變,可伴譫妄或躁動。
深昏迷 :隨意活動完全消失,對各種刺激皆無反應,各種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規則,血壓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鬆馳,去大腦強直等。
極度昏迷:又稱腦死亡,病人處於瀕死狀態,無自主呼吸,各種反射消失,腦電圖呈病理性電靜息,腦功能喪失持續在24小時以上,排除了葯物因素的影響。
5.類昏迷狀態 許多不同的行為狀態可以表現出類似於昏迷或與昏迷相混淆,而且,開初是昏迷的病人,在長短不一的時間後可逐漸發展為這些狀態中的某一種,這些行為狀態主要包括:閉鎖綜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稱失傳出狀態(differenced state),持久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無動性緘默症(non-kinetic mutism,意志缺乏症(abulia),緊張症(catatonia),假昏迷(pseudo coma),一旦病人出現睡眠–覺醒周期,真正的昏迷就不再存在,這些狀態與真性昏迷的鑒別,對使用恰當的治療及判定預後是重要的。
6.譫妄狀態(delirium state) 較意識模糊嚴重,定向力和自知力均障礙,不能與外界正常接觸,常有豐富的錯覺和幻覺,形象生動逼真的錯覺可引起恐懼,外逃或傷人行為,譫妄的臨床特徵中以注意的缺陷,意識水平低下,知覺紊亂以及睡眠-覺醒周期的紊亂為主要症狀。
意識障礙常呈波動性和移行性,為確定意識障礙的嚴重程度,評估其進展,觀察治療反應及判斷預後,國外自1949年就陸續制訂各種量表,這些量表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種為昏迷量表,把各種症狀獨立進行綜合,得出昏迷嚴重程度;另一種為計分系統,與昏迷量表不同,這種量表把每個症狀獨立記分和分析,最終根據得分來確定意識障礙程度,從實際應用方便程度看,英國teasdale和jennett(1974)制訂的glasgow昏迷量表應用最廣,我國已較廣泛用於臨床(表1)。
,
glasgow昏迷量表最高分為15分,最低分3分,分數愈高,意識愈清晰,該量表項目少,簡單易行,實用性強,但3歲以下兒童,老年人,言語不通,聾啞人,精神病患者等因難以合作而使應用受到限制,此外,量表對昏迷前意識障礙無法判斷
就這些了 同意的話 表個態 謝謝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