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獨生子女的孤單自述

獨生子女的孤單自述

發布時間:2020-11-28 06:35:25

『壹』 獨生子女的孤單有誰懂

我也是獨生子女
的確很孤獨
爸媽也經常不在家
在家也不太說話
學習幾乎緊張到多說幾句話的時間都沒有
讓自己充實起來吧!
你要知道
爸爸媽媽早出晚歸也是為了你啊
你說是吧

『貳』 我覺得一個孩子太孤單了。獨生子太毒,沒有愛心,大部分獨生子都有自言自語的毛病,太可怕了。

你想太多了,這個是看個人的,看家庭環境、教育、社會經歷,我就是,別的你不知道,你看我在知道的解答……
孤單,倒是有的,但這也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我反對那些特別寵溺獨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很多自私、自我的獨生子思想,都是被無知的人教育出來的
另外,自言自語不是毛病

『叄』 獨生子女的無助和孤單,你們體會過嗎

沒有,因為我兄弟姐妹好幾個,從小我們一起長大,一起玩耍,雖然現在我們都結婚了,但是我們依然關系很好,畢竟親情大於一切。

『肆』 獨生子女的我真孤獨

只看該作者 樓主
Madman丶褚小姐 寶寶3歲 揚州市
有多少獨生子女覺得自己一個人孤單的。
我和我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我還是獨孫,別說親姐妹。我連個堂兄弟姐妹都沒。
我和我老公都表示沒覺得自己孤單過,同學鄰居小夥伴那麼多。
當然小時候一直希望自己有個哥哥,可以幫我打架保護我來著。
我反正一個閨女就夠了,好多人說獨生子女會孤單,真的孤單嗎。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多孤單,或許只是你們覺得孤單吧,做個調查有多少獨生子女覺得孤單。
投票選項(媽媽網PC版暫不支持投票,如欲投票,請打開媽媽網app客戶端):
1. 獨生,不覺得自己一個人孤單
2. 獨生,偶爾覺得自己沒兄弟孤單。
3. 獨生,覺得自己很孤單希望有兄弟
很多人選擇生二胎或者勸別人生二胎,都用一個理由,就是「獨生子女真的太孤獨了,需要給他們生一個兄妹好有個伴」。獨身子女並不這么認為,他們中的大多數從不覺得孤獨,想要有玩伴是真的,但是這不是所有孩子的想法么?關於獨生子女是否覺得孤獨,讓我們來聽聽獨生子女們都怎麼說。

@比牛還牛
獨生子女 沒羨慕過有兄弟姐妹的 很享受父母的專屬寵愛 因為小時候可以跟鄰居家小夥伴們一起玩 所以從來沒覺得孤單 。
喝阿華田的孩子
誰說獨生子女就孤單了啊啊啊啊啊!獨生子女小時候也有小夥伴一起玩的好咩?這是非獨的人心裡不平衡來安慰自己的理由吧!
EALA
我自己是獨身子女,小時候倒也不覺得孤單,反而覺得很幸福啊,因為自己是父母的寶嘛!
一米陽光三寸天堂
我是獨生子女,覺得挺好,有兄弟姐妹的話也挺好,但是沒多羨慕。我老公也是獨生子,沒覺得父母老了壓力就大,不過我想生兩個孩子。哈哈
藍韻汐之
我是獨生女,真沒覺得孤單,小時候天天跟鄰居小孩野在外面玩,每天都要媽媽到處找我回家吃飯。。。。
小木妹
獨生女,只能說下輩子還要做獨生的。感覺很好。
波密三月桃花開
我也沒有覺得孤單,沒有兄弟姐妹但是有堂表兄弟姐妹這些也一起玩。。。。反正我覺得獨生很好,和父母之間沒有任何芥蒂,都給予彼此全部的愛,以後我也只會生一個。
封小若
我想說,我們根本不孤單。我們從小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關心,有一個院子一個小區的朋友同學。我和我大部分朋友都是獨生子女,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孤單。相反的,因為家裡只有一個,玩的時候找同學朋友,做作業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性格更有主見,更獨立。有想法有主見。所以請不是獨生子女的朋友們不要通過想像說我們孤單。我不排除個別獨生子女會想要兄弟姐妹,但是大部門獨生子女是不覺得孤單的。
也有人說獨生子女自私。關於這點,我想說的是,獨生子女更自我是肯定的,但是自私與非只和家庭教育有關,非獨生子女就不見得不自私。我見過很多有分享精神的獨生子女,長大工作後認識很多非獨生子女相當自私。有的性格使然,有的是過於自我保護。對於自私這點,我覺得與獨生、非獨生無關,全看家庭教育。
育兒分享說
跟很多人一樣,我以前也覺得獨生子女真的很孤單。在聽過很多獨生子女的自我感受後才發現所謂的獨生子女孤單,是別人覺得他們孤單,其實他們並不孤單。給因為「獨生子女孤單」為借口生二胎的父母們提個醒,根據自己的經濟和家庭情況量力而行,如果不能給孩子平等的足夠的愛和良好的教育,不管生幾個孩子,他們都會覺得孤單,這和是否獨生沒有任何關系。

『伍』 獨生子女太孤獨怎麼辦缺少童年兄弟姐妹的親情怎麼辦

看到這樣的自問自答,其實,似乎你此刻正受到這些感覺的折騰。不過,多子女的家庭事實上也不會和你所想的那般美好。特別多的實驗證實了,在多子女的家庭里,早期的時候,都會存在一種利益之爭。這是一種動物的本能反應。我們可以設想,當一個群體里只出生了一個新生命力的時候,所以有關懷所有的資源都會指向這個新生命。由此,在這個新生命成長的某一時期里,他會感覺到無限的美好。但是,這樣的時間往往不會超過五年。這是大多數多子家庭的兩個孩子之間生產的平均年齡差。如果在低於五年之間,出生了另一個孩子的話,那麼,在大孩子與小孩子之間,會發生一些戰爭。這些戰爭主要表現在:大孩子敵視小孩子搶走了他的愛,他的資源,他的一切。因此刻的很多資源與來自大人的愛已經轉移到新生命之上,因此,事實上,他是非常討厭這個新孩子的。我曾參與過一個家庭心理咨詢,其間,一個小女孩表現得非常地反逆。隨著慢慢地了解,才發現:她的小妹妹奪走了她的愛。在小妹妹沒有出生之前,她一直是周圍的掌上明珠,要天得天,要地得地。但是,隨著小妹妹的出生,她發生,一切都變了。大家們的眼光轉向了新生兒。所有的愛的都指向了小妹妹。當然,我在這里所選取的是一個擁有雙女兒的家庭,是為了避免進行到精神分析理論當中女孩對男孩的一種因為文化原因所導致的厭惡。但是,對於資源的奪取,原來就存在於多子家庭。這是一種本能,並不為本人所知曉。這所以後來會出現一些相親相愛的局面,更多的,是文化的影響。大文化與小文化的雙重影響下,才會決定個體對別人的態度。
我在這里提到大文化與小文化,我相信你能明白其中的意義。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生之惡。第二,生之善。第三,生之中性。無論如何,我都比較同意第一點的觀點。這是建立在科學的實驗基礎之上的。試想,一個人生來就善了,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需要接受文化的教育以糾正引導我們的行為呢?我們之所以對別人表現出善行,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文化的教育。因此,在出生後到青春期之前,事實上,我們已經從家庭這里得到了過多的教育引導。社交這一塊也是。我們與一個小朋友交往的過程哪,父母都會告訴我們說:「和小姐姐握握手,和小姐姐親親。」之類的。因此,我們才會知道,我們作的哪些行為是可以與別人進行深層交流的,哪些是不能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長期以後,再結合自我的思想,就會形成一種個性。
其實,在這里,大家可能會想著,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他的社交范圍太小了,於是他不會交到好友,就此造成了他的性格。事實並非如此。更多的時候,父母的觀點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之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是因為在個體形成自我個性的時期里,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是最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個體的心理特徵。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表示出欣賞與贊賞的觀點,那麼,孩子就會加強這些行為。而如果父母的態度正好相反的話,孩子們就會依從於父母的觀點來表達行為。不過,這時候他們是處於一種矛盾狀態下的。因為在生活當中,不僅僅是存在著父母的影響,還同時存在著其他人的影響。如果父母的態度時時發生變化,一會說好一會兒說不好的話,孩子簡直不知道要如何辦才好。他們更容易進行自我否定。而且 ,在此,我想說說關於孩子前期的一些心理狀態。
在個性未形之前,孩子們是自我的。我想,這句話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這是因為,在這樣的時期里,他們往往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因此,他們完全生活在一個自我的世界裡。但是,當他們慢慢長大的時候,發現要遵守 一些規則。這就是理論上常說的:由快樂原則向現實原則過渡。因此,父母與社會的最大的影響便出現在這時期里。而如果,正如我上節提到的那樣,如果不能以一種一致的觀點來教育孩子的話,會出現非常多的問題。不過,更多的兒童期孤單感,一部分來自家庭,一部分來自於社會。社會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有時候,一些事件的影響也會給他們帶來無盡的痛苦與麻煩。而且,孩子的主體感受,往往只是表訴在軀體方面,並不是心理方面。比如:因為某事情,某人物的影響,讓孩子感覺到委屈或者是內心痛苦了,但是他們的表訴一般會反應在軀體上,有的是消化不良啊,有的是心口疼啊,有的是頭痛啊。總之,表現方式都是以軀體反應為主。而這時的父母帶他們去檢查的時候,醫生也無能為力。是啊,本身身體是沒毛病的,又怎麼可能會檢查出毛病呢?所以,他們的痛苦並不為父母所理解與體會,只能讓他們自己承受。但是,非常危險的一點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孩子會自己好起來。這種好起來,並不是如成年人那樣自己思考或者在與別人交流當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後好起來的。他們往往是將這些影響或者是這些事件所導致的痛苦壓抑在內心裡,這種壓抑,是放在了潛意識里,並不如他們自己所感知。這就會出現:一些孩子老是不知什麼原因鬱郁無歡, 一些孩子忽然之間改變了性格,不再喜歡社交了。一些孩子則是變得受作惡夢了。但是,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因為過多的情感壓抑於內心裡。
無論如何,獨生子身上所出現的問題,都不是單純性的面對於社交方面,它來自多方面的影響。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希望回答者不要輕易給出認為是合理的答案,這需要詳細地分析。我的建議是:參加家庭心理咨詢。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心理咨詢師有足夠的技巧與辦法來找到問題的根源,以便解決問題。之所以推薦採用家庭心理咨詢,是因為能夠在理解了問題根源的基礎之上,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最強有力的支持來幫助他面對自己的問題並且由此來改善他的心態。這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往往,這都是非常值得做的。
我還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家庭的原因還是非常重要的。不過,最後想要說說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的影響:他們身上的問題往往並不存在於意識層面,相反的,正如前面所說的,將其進行了壓抑。這種壓抑,並不會有助於問題的解決,相反的,它們會伴著他們的一生。更多的,它們都會表現在青春期或者是成年時,這是部分心理問題的前期原因。在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太多的心理問題,往往源自於童年期。不過,正如我所說的,一切,只要分析到了,找到原因了,並採用相應的心理手法,是完全可以糾正的。
不過,我的回答好象偏題太多了。那時候感覺到孤單,或者是社交面的劣質,並不是單純性的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 是一個回答就可以包納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引起一些注意:)當然,咨詢師會提供不同的方案,比如說:增加相應的活動之類的。不是單純性的理論指導。這一點心的話,請不必過於擔心。

『陸』 求一篇關於獨生子女孤獨的文章,以前在《格言》雜志上看的

請給我一個兄弟姐妹

有兩個字,還不曾認得,就已經感受過。

那時還是個4歲的小男孩,在院里為爭鞦韆和同齡的孩子打架。因為比對方高壯,很輕易把他按到地上打哭了。等他爬起來,一邊哭著朝家中跑一邊說,你等著,等我讓我哥來打扁你。

起初很不屑,一個人坐在戰勝後贏來的鞦韆上晃晃盪盪。但忽然覺得很難過,為什麼他有哥哥,而我沒有?

對,就是那一刻,心底湧起一個小小的孩子還不會描述的感受:孤單。

離開鞦韆一個人回了家,用掛在脖子里的鑰匙開了門。

家很大,櫃子和冰箱里有充足的零食,玩具放在一個大盒子里,沒有人和我爭搶。可是沒有人爭搶的糖吃著並不那麼甜蜜,而沒有人爭搶的玩具,它們分明和我一樣孤單,孤單得失去了快樂的意義。

幾天後,被我打過的孩子真的領來了他高我一頭的哥哥。哥哥輕輕一推,我就坐在了地上。哥哥的手指戳在我的額頭上,用很有威嚴的聲音警告我:以後再欺負我弟弟,我打扁你。

我並沒有哭,只是坐在地上看著他,又看著旁邊曾經被我打哭的此時得意洋洋的小孩,心裡有無限渴望,那一刻,我只想要個哥哥。

晚上,不太開心的小孩回去問,媽,為什麼我沒有哥哥?

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媽媽只能生你一個。

為什麼虎子有哥哥?

虎子是我打哭的小孩。

因為虎子的媽媽沒有工作,爸爸的工作也是臨時的,所以他們偷著多生了一個。

那為什麼你不偷著給我生個哥哥……

繞來繞去,媽媽被我很多的為什麼問得說不出話。我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最後住了口。

但是那天,我知道了一個詞,叫做獨生子女,我知道,我,就是一個獨生子女。

後來,讀了小學,還是不停糾葛那個問題,直到有一天,終於聽得懂這樣的解釋:中國的孩子太多了,如果我不當獨生子女就有可能吃不上飯。虎子的爸爸媽媽那樣做,是錯誤的。並且,虎子一直到上學時才有了戶口,以前,是個小「黑孩」。

這是個我可以接受的答案。於是很久,不再問那個問題,而且我也知道了,和我一樣的孩子很多,非常多,像虎子那樣有哥哥的,很少很少。除非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有本事,會生出雙胞胎。

沒有雙胞胎的兄弟姐妹,我有些遺憾。並且知道後,很看不起虎子,看不起他們一家人,覺得他們不愛國。

認了自己的身份,也就認了一個人的成長。當我知道孤單這個詞語的時候,和所有獨生子女一樣,我已經習慣了孤單,不再感覺孤單,學會了玩一個人的游戲,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玩電腦,周末一個人去打籃球,冬天一個人去洗澡,並不需要誰來陪伴。

就這樣18歲生日時,獨自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父母說,以後不再給我壓歲錢。半年後,我考上了大學,獨自去了離家幾百公里的城市。

同寢室的四個人,三個是獨生子女,來自城市,一個來自農村。來自農村的男生叫浩,有個姐姐大他6歲。並且,不是像虎子那樣是超生的,浩說,在農村,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是可以再生一個的。但是,即使不是女孩,大多家庭也會再要孩子的,不管怎樣,都會要。幾乎沒有城裡那種獨生子女。

我們同他開玩笑,說他們是違反計劃生育,不愛國。
浩就憨厚地笑笑。

後來知道,浩的家裡很窮,他的學費,是早幾年就去廣東東莞的一家工廠打工的姐姐攢下的。他說,那時候,姐姐學習成績也特別好,可是她知道如果她考上大學,家裡就沒有錢供我讀書了,所以,她就去打工了……浩說的時候,有點難過。

我們都有點難過。

以後,我常常陪著浩去郵局取浩的姐姐每月寄給他的生活費,比我們少很多的生活費,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陪他去取完錢,他用公用電話給姐姐打電話,用家鄉口音很親昵地喊那一聲姐姐時,我都覺得羨慕他,覺得他比我富有很多。

那年年終,浩拿到了獎學金,他拿著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陪他去商場,給他即將嫁人的姐姐買了條大紅的羊絨圍巾。很貴的圍巾,浩買的時候,毫不猶豫。

我在旁邊,看他拿著紅圍巾歡天喜地的樣子,被一種久違的孤單感襲擊。浩,還有浩的姐姐,他們擁有彼此,真幸福。我想,如果,如果給我一個兄弟姐妹,我寧肯貧窮。

工作後,喜歡上一個女孩。是個極溫和極有擔待的女子,不像我認識的許多同齡女子那樣任性嬌氣。後來,知道她竟然有個妹妹。

見了同她很像又比她多份活潑任性的妹妹。妹妹警告說,如果你對我姐姐不好,可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小女孩嚇唬不了我,我只是詫異,她同我一樣的年紀,和妹妹不是雙胞胎,也非少數民族,為何她竟然會有妹妹?

問了才知,那時,為了給她生個弟弟妹妹,她的父親受了處分,母親為此丟了工作。

干嗎非要不可?我不解。

因為,她笑,媽媽怕我太孤單,她說即使有一天她和爸爸不在了,還有親人陪伴我。只是妹妹淘氣,小時候,我總要讓著她。好在現在她長大了,又處處護著我……

原來是這樣。若是小時候,我一定會說他們不愛國,可是現在,不知怎麼,心裡就那麼佩服她的父母,為了多要一個孩子,事業也丟棄掉。這姐妹倆,自小到大的生活,自然不像我這樣的獨生子女一樣富裕,也許會爭搶一塊餅干、一個布娃娃,妹妹還要穿姐姐穿小的衣服,為此哭哭鬧鬧……可是她們成長的一路,都有人陪伴。從不孤單。

真好。如果給我一個兄弟姐妹,我願意讓著他(她),被他(她)欺負。

半年前,媽媽患病住院,而爸爸正在日本學習,沒有告訴他。我請了假趕回家照顧媽媽,守在醫院,沒日沒夜。她做完手術的那幾天,我瘦掉一圈,疲憊不堪。

那晚,媽媽服過葯睡下後,因為太累,我反而睡不著,走出病房,在走廊盡頭,碰到三個中年男女正在那裡邊說著什麼邊抹眼淚。年紀小些的女子後來哭出了聲,然後,三個人就抱在了一起,聽年紀略長的男子哽咽著說,以後你們還有我,還有哥呢……

我知道應該離開,卻怎麼都移動不開腳步,就那樣站在那裡看著他們三個人抱在一起哭。這種相擁而泣的場面,讓我難過卻又異常羨慕。如同生活的幸福無人分享,生活中的苦難,也註定沒有人分擔。有一天,我知道我只能獨自去承受人世最最悲苦的告別。握不住任何人的手,也沒有肩膀可以依靠。

那樣的時候,我知道一個兄弟姐妹,勝過一切。

可是,我沒有。

兒童節,在電視畫面中看到這樣一幕,主持人問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女孩,問她節日最想要的是什麼?

抱著布娃娃的小女孩歪著可愛的小腦袋想了想說,我想要媽媽給我生個小妹妹,哄她玩。

然後她點點頭,很確定地又說了一遍:我就想要個小妹妹。我叫寶寶,她叫貝貝。

主持人把她和布娃娃一起抱在懷里,沒有說話,因為,也許她知道,小女孩的願望,大抵無法實現。寶寶貝貝一路相陪,只是一個孩子天真的夢想。

畫面是孩子們喜歡的喜氣洋洋的色彩,而看著小女孩純真的充滿渴望的眼神,我忽然流下淚來。這不是一個過分的願望,給我一個兄弟姐妹,讓我人生的苦與樂不再孤單。讓我懂得謙讓,懂得愛護,讓我得到陪伴,得到依賴——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和小女孩一樣,和我一樣,如果能實現人生的一個願望,我們,只想要一個兄弟姐妹。

可是,我們註定了無法擁有。

好在,我知道以後,像我這樣的獨生子女,我們是可以要兩個孩子的。我知道至少,我們的下一代,他們不會像我們這樣孤單。只是不知他們是否知道,為了他們的不孤單,為了他們可以擁有兄弟姐妹,曾經有一代人,此生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孤單地生活在人世間。

『柒』 獨生子女會孤獨嗎

自從放開二胎政策後,引起了國人的軒然大波,很多人都開始了二胎計劃,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有的已經生了,有的在懷孕的路上,有的在計劃中,有的還在糾結。對於要二胎的想法大多數人無非是想給老大做伴兒,百年之後,他們互相照應,相親相愛。或者像可以分擔老大的壓力,養老的時候輕松點。但是總歸都是覺得獨生子女很孤單,生個老二給他們做伴兒!

寂寞是在長大後才有的感覺,在小時候可不想有一個弟弟或妹妹,畢竟獨生子女有更多私人空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是在長大後有點孤單的。大多數人小時候不覺得,有朋友和同學的陪伴,童年也沒有另外的兄弟姐妹與自己爭搶。但是長大之後就會感覺很孤獨。工作後交心的朋友都有了各自家庭,生活圈孤孤單單是常態,這時就會羨慕他們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因為有人疼,也想過有哥哥。

孩子童年時期,有很多小夥伴會更利於其多方面的發展。如果是獨生子女,會略孤獨一些,但假如能有很多小夥伴,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的。但是孤獨還不僅僅在於是不是獨生子女,更在於家長教育方式。教育得好也可以很健康,而如果在非常不良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哪怕兄妹很多,心理問題也會很大。所以孤單感和成長環境有更大的關系。獨生子女也有樂在其中的,他們學會了自己和自己相處,學會了獨處,性格也會很開朗喜歡廣交朋友。

『捌』 怎樣面對獨生子女孤單的問題

我也是個獨生子,也很孤獨,從小到大沒哥沒姐,都是一個人,導致我性格內向專,朋友少,社屬會經驗差,不會為人,老是跑別人家玩,看到那些又是哥又是姐的,大哥二哥三姐,又是姐夫哥的,真羨慕他們家裡好熱鬧好氣氛,而我一個獨生子真是孤獨,在家也找不到一個人說話聊天,以後我下一代的話必須生三個。

『玖』 獨生子女是不是會很孤獨

現在的獨生子女並不孤單,我是一個80後,正好趕上計劃生育那撥人,家家都是一個孩子,個別有生兩個的也是需要繳納超生罰款的,可以說大多數的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但是獨生子女真的會很孤獨嗎?我覺得不是的。


一個孤獨的人就算走在喧鬧的人群中也一樣孤獨,而我認為人際關系當中並不只有兄弟姐妹之間這一種關系,我們還有父母,我們還有朋友。



兄弟姐妹不是趕走孤獨的唯一方式


沒有兄弟姐妹並不代表一個人就一定會孤獨,因為我們趕走孤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交朋友,再比如說通過網路來認識更多的人,只要我們保持著一個樂觀的心態和溫暖的家庭環境是不會孤獨的。

『拾』 獨生子女都會覺得孤獨嗎

我覺得獨生子女是孤獨的,我就是獨生子女,看到別人有兄弟姐妹的,都很內是羨慕。別人有兄弟姐容妹的,又羨慕獨生子女,總覺得他們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但隨著時間的消逝,父母們變老,在集四二一家庭為一體時,要扛起家庭的責任時,恨不得一個人分兩個人用。在父母生病時,多麼想有個人能和你商量,能幫你換把手。

有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力不從心,多希望有一個人能和你分擔。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父母對自己的期盼也不會那麼高,畢竟獨生子女承載著全家人對自己的希望。

​現在的二胎家庭普遍,更是能體現孤獨一點。別人家的小孩都是兩個一起玩,大的帶著小的玩,家裡面只有一個寶貝的,就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玩。

閱讀全文

與獨生子女的孤單自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歲孩子常規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693
居民養老保險有繳費年限的嗎 瀏覽:354
養老機構上牆制度與職責有哪些 瀏覽:859
父母親用英語怎麼能記得快 瀏覽:89
江西省哪個地方養老最好 瀏覽:456
常州老年大學學費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747
老年人股骨骨折了晚上睡不好 瀏覽:887
長壽區黃桷灣小學有多少個班 瀏覽:693
老年活動中心日常工作制度 瀏覽:436
關於重陽節幼兒兒歌 瀏覽:818
老人血壓太高怎麼辦 瀏覽:119
金華孝順溪改造 瀏覽: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瀏覽:750
90歲老人心跳40 瀏覽:801
蚌埠市老年大學有那些課程 瀏覽:312
職工養老保險最高交多少一個月 瀏覽:542
員工到退休年齡強行上班有沒有工資 瀏覽:547
長壽花葉子發黃不發亮怎麼辦 瀏覽:686
養生館適合哪些地方 瀏覽: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說明什麼 瀏覽:267